關於杜鵑鳥的詩句古詩如下:
1、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李商隱《錦瑟》
賞析:莊生曉夢迷蝴蝶,指的是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忘記了自己的真實身份,醒來後又不知道是自己夢到了蝴蝶,還是蝴蝶夢到了自己。這是壹個著名的哲學寓言,用來表達世事無常,人生如夢的思想。
望帝春心托杜鵑,指的是傳說中的蜀國末代君主杜宇,因為國亡身死,化為杜鵑鳥,每到春天就啼血悲鳴,把自己的哀怨寄托在杜鵑身上。這是壹個悲壯的歷史故事,用來表達對國家和民族的憂患,以及對自己不得誌的憤恨。
2、夜雨岡頭食蓁子,杜鵑口血老夫淚。——唐·李賀《老夫采玉歌》
賞析:這句詩用夜雨、岡頭、蓁子、杜鵑、口血、老夫、淚等詞,描繪了壹幅淒涼的畫面,表現了老漢在黑暗、寒冷、饑餓的環境中,只能以榛子充饑,聽著杜鵑啼血的聲音,流下悲傷的淚水的情景。
詩人用杜鵑啼血來襯托和比喻老夫淚,既形象地描寫了杜鵑的哀鳴,又深刻地表達了老夫的悲苦。杜鵑啼血是壹種傳說,據說杜鵑是從壹只忠貞的鳥變成的,它每年春天都要啼血,以示對愛情的忠誠。詩人借用這壹典故,暗示了老夫對家庭的眷戀和對生活的無奈。
3、蜀地曾聞子規鳥,宣城又見杜鵑花。——李白《宣城見杜鵑花》
詩的第壹句“蜀國曾聞子規鳥”,寫的是詩人在蜀國時曾經聽過子規鳥的叫聲。子規鳥,又名杜鵑,是壹種因鳴聲淒厲而動人鄉思的鳥,故俗稱斷腸鳥,蜀地最多。傳說子規鳥是古蜀王杜宇死後所化,杜宇號稱望帝,他自以為德薄,於是禪讓了帝位而出亡,死後化為杜鵑鳥。
暮春時節,它就悲鳴起來,鳴聲仿佛是呼叫著:“不如歸去!不如歸去!”晝夜不止,壹直啼叫得嘴邊淌出血來。
詩的第二句“宣城還見杜鵑花”,寫的是詩人在宣城又見到了杜鵑花開。宣城,今屬安徽,是詩人流放歸來後的寄居之地。杜鵑花,即映山紅,每年春末盛開,正是杜鵑鳥啼之時,故名杜鵑花。詩人用“還見”兩字,表明他在蜀國時也見過杜鵑花,而且是與子規鳥相伴的。
詩人就把蜀國的子規鳥和宣城的杜鵑花聯系起來,形成了壹個自然的對仗,從地理和時間兩個方面的對比和聯結中,真實地再現了觸動鄉思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