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七律長征時的寫作背景如下:
紅軍長征: 《七律·長征》是於1935年3月創作的詩歌,當時正值紅軍的長征。紅軍長征是中國革命歷史上的壹次重大事件,1927年至1935年,中國***產黨領導的紅軍經歷了漫長而艱苦的長征,跋涉數萬裏,穿越險峻的山川河谷,逃脫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最終到達陜北,實現了戰略轉移。
這段時期的戰鬥環境極為惡劣,紅軍士兵面臨著饑寒交迫、生死考驗,但他們堅韌不拔,堅持鬥爭,體現了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仰。
2. 政治背景: 那個時期正值國***內戰的關鍵時刻。中國***產黨領導的紅軍在革命的艱難歲月中進行了多次戰鬥,長征是其中的壹部分,旨在尋找革命的新立足點。作為中國***產黨的主要領袖,親自參加了長征,親歷了這壹歷史事件。他在長征中深刻領悟了革命的艱辛和復雜性,同時也認識到了中國***產黨在困境中堅持鬥爭的決心。
3. 詩歌的寫作動機: 《七律·長征》是在長征途中為鼓舞士氣、表達革命信念而創作的。詩中表現出了堅韌不拔的革命意誌,對紅軍的英勇行為進行贊美,同時也傳達了對未來勝利的信心。這首詩歌不僅在當時的紅軍中廣為傳頌,激勵了士兵們的鬥誌,也成為了中國革命史上的經典之作。
4. 文學風格: 《七律·長征》采用了傳統的律詩形式,七絕的格式,但內容和意義卻極富現實主義和革命情感。用樸素而激情澎湃的語言,表達了革命者不怕犧牲、英勇前行的堅定決心,以及對勝利的熱切渴望。
最終,《七律·長征》成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傑出代表之壹,不僅表現了長征時期的壯麗畫卷,也反映了當時中國***產黨的堅韌和毅力。這首詩歌壹直流傳至今,激勵著壹代又壹代中國人,成為了中國革命歷史和文化的珍貴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