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雲雀》寫作背景是在1820年夏季的壹個黃昏,雪萊在萊杭郊野散步時聽到雲雀鳴叫有感而作。
據雪萊的夫人回憶,《致雲雀》是在1820年夏季的壹個黃昏,雪萊在萊杭郊野散步時聽到雲雀鳴叫有感而作。《致雲雀》定稿於1820年,雪萊當時正處在人生的低谷期,他用詩文與罪惡的階級壓迫做鬥爭,他預見、期盼著工人階級的奮起反抗。
《致雲雀》中詩人熱情歌頌雲雀,與其說他是在歆慕雲雀能自由飛翔和歡快鳴唱,倒不如認為他是被飛翔的自由和鳴唱的歡快所打動,在追求著這種自由和歡快。
詩作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熱情贊美雲雀,抒發對歡樂、光明、自由和理想的向往。
《致雲雀》的藝術特色:
壹、修辭手法。
在詩人的筆下,雲雀是歡樂、光明、美麗的象征。詩人運用比喻、類比、設問等方式,從各個角度對雲雀加以描繪、贊美。
他把雲雀比作詩人、比作深閨中的少女、比作螢火蟲,使雲雀的美麗形象生動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詩人把雲雀的歌聲同春雨、婚禮上的合唱、勝利的歌聲相比,突出雲雀歌聲的無比美妙。
二、藝術表現。
詩歌節奏短促、輕快、流暢、激昂,節與節之間,環環相扣,層層推進,具有藝術感染力。整首詩在藝術表現上較見功力,文字洗練,節奏感強,風格清麗明快,而且文章有種雄渾磅礴、大開大闔而又圓融內斂的氣勢。詩歌充滿活力和銳氣,自有壹種催人前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