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耳順之年的意思

耳順之年的意思

耳順之年的意思:指人到六十歲時聽別人言語便可辨別真假是非。後為六十歲的代稱。

耳順之年,漢語成語,拼音是ěr shùn zhī nián,出自《論語·為政》的內容,意思是對那些於己不利的意見也能夠正確對待。先秦·孔子《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偏正式;作賓語;指60歲。示例:東漢·班固《漢書·蕭望之傳》:“至乎耳順之年,履折沖之位,號至將軍。”?論語·為政,《為政》內容包括24章。

本篇主要內容涉及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謀求官職和從政為官的基本原則、學習與思考的關系、孔子本人學習和修養的過程、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方法,以及對孝、悌等道德範疇的進壹步闡述。

學成語的意義和價值

成語展現了漢語表達巨大而豐富內涵的能力和語義融合能力。往往包涵了壹段歷史、壹個故事、壹個典故、道理、哲理,它在歷史的演變中自然形成。每壹個成語幾乎都有它的來歷。各朝各代的文化和歷史保存在成語之中,這使成語具有各朝各代鮮明的文化特點和時代特色。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壹大特色,其來源廣泛,或為傳世經典、或為巨著名作、或為歷史故事、或為人們口口相傳的俗語,其字裏有話,話外有音,蘊含了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堪稱中華文化中最為耀眼的壹顆明珠,掌握了它,就掌握了漢語的精髓,中華文化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