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境何所似,只與少年同?”的釋義:
老年時的境況與什麽相似呢,只是和年輕時候壹樣。
“老境何所似,只與少年同?”出自《水調歌頭·元日投宿博山寺,見者驚嘆其老》:
《水調歌頭·元日投宿博山寺,見者驚嘆其老》是宋代辛棄疾創作的詩詞。
頭白齒牙缺,君勿笑衰翁。
無窮天地今古,人在四之中。
臭腐神奇俱盡,貴賤賢愚等耳,造物也兒童。
老佛更堪笑,談妙說虛空。
坐堆豗,行荅颯,立龍鍾。
有時三盞兩盞,淡酒醉蒙鴻。
四十九年前事,壹百八盤狹路,拄杖倚墻東。
老境何所似,只與少年同。
擴展資料:
作品註釋:
1、博山寺:《廣豐縣誌》:“博山寺在廣豐縣西南,本名能仁寺,五代時天臺韶國師開山,有繡佛羅漢留傳寺中。宋紹興間悟本禪師奉詔開堂,辛稼軒為記。”嘉靖《永豐縣誌》卷四《人物》:“辛幼安名棄疾,其先歷城人,後家鉛山,往來於永豐博山寺,舊有辛稼軒讀書堂。”
2、臭腐神奇:《莊子·知北遊》:“故萬物壹也。是其所美者為神奇,其所惡者為臭腐。臭腐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故曰通天下壹氣耳。聖人故貴。”
3、貴賤句:白居易《浩歌行》:“賢愚貴賤同歸盡,北邙冢墓高嵯峨。”蘇軾《任師中挽詞》:“貴賤賢愚同盡耳,君家不盡緣賢子。”
4、造物句:《新唐書·杜審言傳》:“審言病甚,宋之問、武平壹等省候何如,答曰:‘’甚為造化小兒相苦,尚何言!”
5、堆豗:豗音灰。歐陽修《清明前壹日韓子華以靖節斜川詩見招遊李園既歸遂苦風雨三日不能出窮坐壹室家人輩倒殘壺得酒數杯泥深道無人行去市又遠索於筐筥得枯魚乾蝦數種強飲疾醉昏然便寐既覺索然因書所見奉呈聖俞》:“三日不出門,堆豗類寒鴉。”
百度百科-水調歌頭·元日投宿博山寺,見者驚嘆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