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表現了主人公在時間上的孤獨,無論在前朝,還是後代,都無與我相知的人。“念天地之悠悠,獨滄然而涕下。”表現了主人公在空間上的孤獨,縱有天地之闊,依然沒有能與我相知之人。於是,在時間仿佛凝固的、寥闊無限的大地上,寂寞地站著壹位詩人,感嘆著滄涼與孤獨,潸然淚下。這是壹種絕對的孤獨,是時間和空間的交匯處壹個孤獨的點,這個點以浩瀚的天宇和滄茫的原野的渾然交融為背景,無限遼闊且滄涼。 人是孤獨的,能面對孤獨的人的內心是充實的,狂歡放縱是對孤獨的逃避與慌張。面對孤獨會體悟到人生的另壹種真諦:超然物外,敢問蒼天。人的尊嚴不是身居高官要職的顯赫,也不是名利雙收後他人的青眼,人的尊嚴是孤獨地展現自我。
陳子昂感念天地,愴然涕下,他的背景浩瀚遼遠,這使得陳子昂給人壹個並非壹般意義上的文人形象,其大氣超然,更象壹個仰天長嘆的孤獨的英雄。
先代的聖君,我見也沒見到,後代的明主,要等到什麽時候?想到宇宙無限渺遠,我深感人生短暫,獨自憑吊,我涕淚縱橫淒惻悲愁!
詩人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諫,但沒有被武則天所采納,屢受打擊,心情郁郁悲憤。 詩寫登上幽州的薊北樓遠望,悲從中來,並以 “山河依舊,人物不同” 來抒發自己“生不逢辰” 的哀嘆。語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藝術表現上,前兩句是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的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空間的遼闊無限;第四句寫詩人孤單悲苦的心緒。這樣前後相互映照,格外動人。句式長短參錯,音節前緊後舒,這樣抑揚變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強了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