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觀月文言文翻譯

觀月文言文翻譯

觀月記 張孝祥

月極明於中秋,觀中秋之月,臨水勝;臨水之觀,宜獨往;獨往之地,去人遠者又勝也。然中秋多無月,城郭宮室,安得皆臨水?蓋有之矣①,若夫遠去人跡,則必空曠幽絕之地②。誠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獨行以夜而之空曠幽絕蘄③頃刻之玩也哉今余之遊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與

蓋余以八月之望過洞庭,天無纖雲④,月白如晝。沙當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環之水,近者猶數百裏。余系船其下,盡卻⑤童隸而登焉。沙之色正黃,與月相奪;水如玉盤,沙如金積,光采激射,體寒目眩,閬風、瑤臺、廣寒之宮,雖未嘗身至其地,當亦如是而止耳。蓋中秋之月,臨水之觀,獨往而遠人,於是為備。書以為金沙堆觀月記.

翻譯:觀賞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觀賞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觀優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觀賞,最好是獨自壹人前往。而獨自前往的地方,又以離人遠的地方最好。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沒有月亮。況且城郭宮室等地方,又哪裏能都靠近水澤呢?假如有這樣的地方,要麽是遠離人居、人跡罕至,要麽是空曠幽靜少有之處。果真有喜歡獵奇的人士,誰又能在黑夜中獨行而到達這樣地方以求得壹時的快樂呢?我現在金沙堆遊玩,這裏不正符合賞月的四個條件(即中秋月,臨水,獨往,去人遠)嗎?

我於八月十五路過洞庭湖,天空明朗,沒有壹絲雲朵,月光皎潔,宛如白天。金沙堆正好位於洞庭湖內,正個沙洲青草蔥蘢,高有十仞,四面綠水環繞,最近的陸地離這裏也有幾百裏。我把船停靠在岸邊,系在沙洲下面,讓書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後徐步向上攀登。只見沙洲上的沙子壹片金黃,和月光爭輝;這時候,天上月亮猶如玉盤,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積的黃金,光芒四射。微風吹過,頓感壹陣涼意,似覺眼花,仿佛到了仙境。即使沒有曾經親身到達那裏,應該也不過如此而已吧。看樣子賞月之至,中秋,臨水,獨往,去人遠,在這裏全都完備了啊!特寫此文以記述金沙堆觀月情景。

註釋

[1]金沙堆:湖沙堆積而成的小島,位於湖南洞庭湖與青草湖之間。本文原題《觀月記》。

[2]臨水勝:靠近水的地方最好。

[3]觀:觀賞。

[4]宜:適宜,應當。

[5]去:離開。

[6]蓋:句首語氣詞。之:指代中秋月和近水的城郭宮室。

[7]若夫:至於。必:壹定。

[8]誠:果真。

[9]獨行以夜:在夜中獨行;“以”:於。之:往。

[10]蘄(qí):求。玩:欣賞。

[11]“其具”句:大概具備了這四個好的條件吧?其:語氣詞,大概。四美:指上文所說賞月最理想的四個條件:中秋月,臨水之觀,獨往,去人遠。

[12]八月之望:八月十五日;望,指夏歷每月十五日。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東北。

[13]天無纖(xiān)雲:天空沒有壹絲雲彩。

[14]沙:指金沙堆。當……之中:處在……之間。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壹部分。

[15]“四環”二句:謂金沙堆四周環繞的水域,距離近的都還有幾百裏寬。

[16]卻:退,退去。童隸:書童仆役。

[17]正黃:純黃,指沒有雜色。

[18]與月相奪:和月光爭輝。

[19]激射:噴射。

[20]目眩(xuàn):眼花。

21]閬(làng)風:傳說是仙界昆侖山所謂“三山”之壹。瑤臺:傳說在昆侖山上,以五色玉為臺基。廣寒宮:即月宮。

[22]如是而止:如此而已。

[23]於是:在這裏。備:齊全,完備。

作者與題解

張孝祥(1132—1169),字安國,號於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人。二十三歲舉進士,廷試第壹。孝宗乾道五年(1169)三月,以顯謨閣直學士退休;不久,病卒於蕪湖。他主張抗戰,寄情於詞,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有《於湖居士文集》。

這篇《觀月記》即選自《於湖居士文集》。乾道二年(1166),張孝祥在知靜江府、廣南西路經略安撫

任上被免職,自桂林北上,途經洞庭湖,舟泊金沙堆,時當中秋,獨登觀月,作本文以記之。中秋觀月,是詩文中常見的題目;在洞庭湖中的金沙堆觀中秋月,則別有壹番景象與情趣。金沙堆由沙積而成,在明月映照之下,沙色與月光爭輝,黃金般的積沙與白玉盤似的湖水“光采激射”,作者用語言文字描繪出壹幅光、色可見的圖畫。這是本文在景物描寫方面的特點。文中提出觀月“四美”之說,表現了作者的審美趣味,其中“獨往”、“去人遠”雲雲,與作者罷官後的心情也不無關系。這篇短文有議論、敘述,有描寫、抒情,意到筆隨,流暢自如,與蘇軾的散文風格頗為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