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作者:蒲松齡?
全文:
壹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壹狼得骨止,壹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壹狼徑去,其壹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才欲行,轉視積薪後,壹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狼》翻譯:
有個屠戶天晚回家,擔子裏的肉已經賣完了,只剩下壹些骨頭。路上遇到兩只狼,緊隨著走了很遠。
屠戶害怕了,拿起壹塊骨頭扔過去。壹只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壹只狼仍然跟著。屠戶又拿起壹塊骨頭扔過去,後得到骨頭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頭的那只狼又跟上來。骨頭已經扔完了,兩只狼像原來壹樣壹起追趕。
屠戶很窘迫,恐怕前後壹起受到狼的攻擊。看見野地裏有壹個打麥場,場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麥場裏,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於是奔過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著屠戶。
過了壹會兒,壹只狼徑直走開,另壹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時間長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戶突然跳起來,用刀劈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
屠戶正要上路,轉到柴草堆後面壹看,只見另壹只狼正在柴草堆裏打洞,想要鉆過去從背後對屠戶進行攻擊。狼的身子已經鉆進壹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戶從後面砍斷了狼的後腿,也把狼殺死。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敵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壹會兒兩只狼都被砍死,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增加笑料罷了。
註解:
1、屠:宰殺牲畜。這裏指屠戶,宰殺牲畜賣肉的人。
2、綴:連接,這裏是緊跟的意思。
3、投以骨:同於“以骨投之”。
4、從:跟從。
5、並驅:壹起追趕。
6、窘:困窘急迫。
7、敵:敵對,這裏是脅迫攻擊的意思。
8、顧:看,看見。
9、積薪:堆柴。
10、苫:蓋上。蔽:遮蔽。
擴展資料:
《狼》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描繪了貪婪、兇狠、狡詐的狼的形象。啟示我們對待像狼壹樣的惡人,不能妥協退讓,而要像屠夫壹樣勇敢鬥爭、善於鬥爭,這樣才會取得勝利。
《聊齋誌異》中有《狼》的故事三則。《狼》三則都是寫屠戶在不同情況下遇狼殺狼的故事。
第壹則著重表現狼的貪婪本性,第二則著重表現狼的欺詐伎倆。第三則著重表現狼的爪牙銳利,但最終卻落得個被殺死的下場,作者借此肯定屠戶殺狼的正義行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三個故事都有生動曲折的情節,各自成篇,然而又緊密相關,構成壹個完整統壹體,從不同側面闡發了主題思想。
百度百科-狼(《聊齋誌異》中節選篇章(狼三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