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個聰明伶俐、誌氣高昂的花木蘭,得知年邁的父親將被征招入伍 ,以對抗日漸入侵的匈奴時,她不禁為父親的安危擔憂。花木蘭決定告別家鄉,女扮男裝“代父從軍”。並講述了花木蘭代父從軍之後發生的壹系列故事。
2、巾幗英雄穆桂英事跡
原為穆柯寨木羽之女,曾生擒楊宗保,並招之成親,成為楊家將之壹員。大破天門陣之後,穆桂英等十二名楊門女將奉命出征西夏,在虎狼峽(今古浪峽)遭到西夏的阻擊。為了探測敵情,穆桂英帶了兩名女將,沿壹條小道爬過壹座山頭,穆桂英向峽口了望,只見峽口處密密麻麻到處都是西夏的兵馬。穆桂英正看得出神,突然壹陣密集的冷箭射來,穆桂英等三名女將當場中箭身亡。留守在崖下的其他幾名女將見穆桂英中了埋伏,便趕緊壹起上來救援,但是懸崖實在太陡峭,只有九名楊門功夫最好的女將爬了上去。由於寡不敵眾,女將們最後全部犧牲在崖頂。穆桂英死後她和其他幾位女將的首級被西夏人割去號令,無頭屍體則拋到滴淚崖下。後來楊家從另壹路進攻的女將楊滿堂率領援兵趕來將穆桂英等人的無頭屍體收殮安葬,這就是楊家將墳。佘太君聞訊趕來祭奠,追悼亡靈,悲慟而哭,聲震山嶽,感動了鷹嘴山崖,山神流淚不止,淚滴化作山崖石子沿崖滾下。後來,此崖就被人們叫做“滴淚崖”。現在當地還有滴淚崖、楊家將墳等等古跡。
穆桂英的主要功績: 1、抗遼---大破天門陣,痛殲遼國的蕭太後親率的侵宋遼軍主力,此後遼軍再也不敢南侵,遼宋邊境再無大戰事。 2、平南---廣西儂智高叛亂,穆桂英及夫楊宗保掛帥出征,平定南方的叛亂。 3、穆桂英戰功卓著,被宋朝廷封為渾天侯。 4、征西---穆桂英率12寡婦征西,雖然她在虎狼峽中了埋伏壯烈犧牲了,但楊門女將最終還是大獲全勝,西夏議和臣服。
3、巾幗英雄冼夫人,
生於梁死於隋,身歷三朝,至今十五個世紀,她的英雄形象依然深深地刻在中國人民心中,被陳、隋皇朝敕封為“石龍郡太夫人”、“宋康郡夫人”、“譙國夫人”,死後謚封為“誠敬夫人”。後來,又被明太祖和清朝同治皇帝分別謚封為“高涼郡太夫人”、“慈佑太夫人”。冼夫人本是俚人首領,她帶頭與漢官馮寶結婚,這是俚漢兩族和睦及融合的動力。冼夫人與馮寶結婚,本身就是壹種促進民族團結的行為,更何況她結婚後,“誡約本宗,使從民禮。每與夫寶參與辭訟,首領有犯法者,雖是親屬,無所舍縱”。“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違”,祖國南疆民族團結的局面更為牢固。許多俚人都將馮寶視為自己的首領,顯示了俚漢民族的團結融合,對當時社會俚人的漢化和嶺南社會的長期穩定,起了推動作用。2)軍事上,反對地方割據和分裂活動,維護國家統壹
冼夫人的壹生,以其卓越遠見,智勇雙全的膽識,非凡的謀略,果毅的決策,竭力維護國家統壹,反對地方割據,打擊壹切分裂活動,為國家的統壹和嶺南的安定,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冼夫人反對地方割據和分裂活動,維護國家統壹,正史記載主要有四次軍事行動。
第壹是梁太清二年(548年)八月,智挫高州刺史李遷仕,配合陳霸先平定了侯景的叛亂,解救了梁朝的危亡,維護了國家的統壹。
第二是陳太建元年(569年),與陳朝的章昭達配合,內外夾攻,擊敗了廣州刺史歐陽紇聲勢浩大的反叛,粉碎了分裂國家的陰謀。
第三是隋開皇九年(589年),打破徐登的封鎖抗拒,迎隋將韋光入廣州,為隋的統壹全中國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第四是隋開皇十年(590年),指揮軍隊擊潰王仲宣的叛亂,進軍南海,解救了廣州之圍,又壹次維護了國家的統壹。她還在耄耋之年,親自戴盔披甲,騎著穿甲衣的戰馬,帶著硬弓強駑的騎兵,護著隋使者巡撫各州,安定了整個嶺南的局勢。
(3)經濟上,積極傳播漢族當時的生產技術,推動嶺南社會經濟的發展
冼夫人與馮寶結婚後,在嶺南地區積極傳播漢族的先進生產經驗,她教育百越各部落“盡力農事”,提倡男耕女織。經過數十年的開發,嶺南地區的農業、手工業,如紡織、鑄銅、制陶瓷、造船等等都有很大的發展。特別是海南島,她在梁朝時請建崖州後,加速了當地封建經濟發展的歷史進程,至今海南各地人民還長期對她感恩佩德,頂膜禮拜,奉若神明。4)文化上,發展封建文化,推動社會進步冼夫人大力宣傳漢族的文明與進步,改革俚人落後的社會習俗,發展封建文化,不斷推動社會進步。“以禮儀威信鎮於俗,汲引文華,士相與為詩歌,蠻中化之”、“蕉荔之圩,弦誦曰聞。”嶺南地區“自隋之後,漸襲華風,休明之化,淪洽於茲,椎跣變為冠裳,侏離化為弦誦,才賢輩出,科甲蟬聯,彬彬然埒於中土。”冼夫人為嶺南社會的進步,的確作出了重大貢獻。
4、巾幗英雄秦良玉
字貞素。明朝末期戰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將軍、軍事家、抗清名將。四川忠州(今屬重慶忠縣)人。為石砫宣撫使馬千乘妻。她曾派出兄弟秦邦屏、秦民屏救援沈陽抗擊後金,被明熹宗封為二品夫人、充總兵官,並賜“忠義可嘉”匾額。更曾親率3000精兵北上,鎮守山海關(榆關)。崇禎三年,又奉詔勤王,收復永平、遵化等四城,受到崇禎帝優詔褒美並誥封壹品夫人,加封都督同知、掛鎮東將軍印。並且在四川、貴州地區又相繼擊敗奢崇明、安邦彥、張獻忠、羅汝才等叛軍,取得成都之捷、重慶之捷、夔門之捷等。清軍入關南下,她堅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晉封太子太保、忠貞侯。永歷皇帝加封太子太傅,仍以鎮東將軍督兵靖川。去世後謚號“忠貞”。成為中國歷史上唯壹單獨載入正史·將相列傳(非列女傳)的巾幗英雄。
5、巾幗英雄樊梨花
唐太宗貞觀年間人,父樊洪為西涼國(西突厥)寒江關守將,後投唐,與薛丁山結為夫婦。二人智勇雙全,登壇掛帥。在薛家滿門抄斬後,她率子薛剛殺進長安,除奸報仇。
6、巾幗英雄折太君(即歷史上的佘太君)
名賽花,西京大同人,乃後周四鎮節度使折從阮之孫,永安節度使鎮府州折德(戶衣)之女。折太君自幼隨父折德(戶衣)鎮守府州,善於騎射,配與北漢名將楊業為妻。折太君生性敏慧,弓馬武藝擁熟,深知兵法,輔佐楊業屢立戰功,官居雲州觀察使,號稱楊無敵。後來在征遼之時,潘仁美掛帥,楊業為先鋒之職,不意潘仁美向懷私怨,包藏禍心,逼孤軍而臨絕險,陳家峪矢盡力窮,番將則烏屯雲集,遂致全軍皆陷,楊業被俘,三日不食而亡。楊業為國捐軀之後,折太君又協助長子楊延昭抗遼立功,累任崇儀副使、江淮南都巡檢使、知定遠軍、保州(保定)緣邊都巡檢使、本州防禦使、高陽關副都部署署、加如京使。楊延昭戍邊二十余年,“契丹憚之,目為楊六郎”宋朝皇帝真宗也贊揚地說:“延昭父業為前朝名將,延昭治兵護塞,有父風,深可嘉也。”北宋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楊延昭病逝軍中,終年57歲,河朔之人多望延昭靈樞痛哭流涕,悲聲直上九霄。楊延昭之子楊文廣從狄青南征有功,授興州防禦吏、知涇州,為定州路副都總管,遷步軍部虞侯,卒後贈同州觀察使。
7、巾幗英雄梁紅玉
梁紅玉生於宋徽宗崇寧元年。原籍池州,祖父與父親都是武將出身,梁紅玉自幼隨侍父兄練就了壹身功夫。宋徽宗宣和二年方臘起義,祖父和父親因貽誤戰機被殺,梁紅玉也淪落為京口營妓。朝廷派童貫率軍平定方臘,最後方臘被韓世忠所捉。此時宋高宗沒有行動的自由,隆裕太後和宰相朱勝非密派梁紅玉馳往秀州,催韓世忠前來救助,並封韓世忠為禦營平寇左將軍,封梁紅玉為安國夫人。韓世忠很快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叛亂,授武勝軍節度使。
這年冬天,金人再度進犯,從黃州和采石磯兩處渡江,直逼臨安。宋高宗逃至越州。韓世忠留守秀州,建炎四年元宵節金兀術下戰書與韓世忠,約定第二天開戰。韓世忠聽從梁紅玉的計策把宋軍兵分兩路,看中軍搖旗為號,進行包圍截殺。結果金軍大敗。韓世忠放聲高歌:萬裏長江,淘不盡壯懷秋色,漫說秦宮漢帳,瑤臺銀闕,長劍倚天氛霧外,寶光掛日煙塵側!向星辰拍袖整乾坤,消息歇。龍虎嘯,鳳雲泣,千古恨,憑淮說。對山河耿耿,淚沾襟血。汴水夜吹羌管笛,鸞輿步老遼陽幄。把唾壺擊碎,問蟾蜍,圓何缺?
有奸細向金兀術獻了壹計:以土覆船板,以火箭燒毀韓世忠戰船。但韓世忠用梁紅玉的計策以少勝多,圍困敵軍近五十天,使金軍不敢隨便渡江侵犯。 嶽飛被害後,韓世忠也被罷去兵權,他索性辭去官職,與梁紅玉白頭相守。
以上均符合您的要求,您的認可是我解答的動力,請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