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80後農村人的回憶--釣魚

80後農村人的回憶--釣魚

小區邊上的河,建起了水壩。水壩建起來,釣魚的人隨著魚兒也來了。

這是釣魚的好地方,離住宅區不遠,周邊交通也方便。每到周末的時候,總有很多人在那釣魚。老人、少年、孩子,每個年齡階層的人都有。壹根根魚竿,壹條條魚線,連著興奮與失落。壹排排的魚竿,讓我想起了那首漢徘:湖水碧連天,悠悠兩排釣魚竿,成敗壹線牽。

路過那裏的時候,我特意去看了下。這麽多人在這釣魚,壹定有不少的魚吧,我這麽想。轉了壹圈,卻沒見誰釣到魚。看著河邊端坐了壹下午,卻沒釣上來壹條魚的人們,我就在想,難道他們都到了“釣勝於魚”的至高境界嗎?換作我,是萬萬做不到的。

倒是在不遠處的橋上,壹個老大爺釣了不少的魚。魚不大,大的也只有手掌大小,小的呢,小魚,就對了。他站著,趴在橋石欄上。魚竿收的很短,也沒有放魚漂,光禿禿的線連著魚鉤。鉤上掛上魚餌,就這麽扔到了水裏。由於重力的作用,細細的魚竿被拉出壹道完美的弧線。魚兒吃餌,魚竿就微微的顫動。顫動的幅度大的時候,就是魚上鉤的時候。看著老大爺釣魚,我覺得很新奇,這麽釣,也挺好玩的。可是,在我心裏,釣魚卻不是這個樣子。釣魚另有壹番天地。

老家的屋後就是魚塘。確切說是水塘,養了魚才叫魚塘。有那麽幾年,過年的魚,都是出自這個水塘。村子裏有八個隊,我們家是五隊的。隊長好養魚,好捉魚,但就是不好吃魚。每到夏天,水塘蓄了水,隊長就張羅著隊員們集資買魚苗。每家出多少錢,他都記在本子上,等收齊了錢,就去買魚苗。我壹直不知道他們在哪裏買的魚苗。集市是沒有的,我特意找過,找了幾圈都沒找到。魚苗是用壹個大箱子裝回來的,大箱子放在農用三輪車上。我趴在車幫上,盯著魚苗看,就是這些手指肚大的魚苗,到了冬天就能長到二斤來重,真的好神奇。這種小魚第壹次見,我想偷偷拿壹條,放家裏養。還沒等我動手,大人們已經擡著箱子倒到水塘裏了。

水塘裏從來不投魚食。放了魚苗就不用管它們了,到了冬天的時候,就長成大魚了。魚苗不用管了,可是有些事情還是要管的,比如釣魚。

隊長家在村子的最北邊,水塘在村子的最南邊。他只能隔三差五地來看看。他不在的時候,就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刻了,我們可以釣魚了。釣具都有的買,小魚鉤5分錢,大魚鉤1毛錢,壹根釣線1毛錢。可是我沒有錢。小孩子手裏哪有什麽錢,壹個夏天積攢壹根冰棒的錢已經不錯了。沒有怎麽辦?自己搞。

魚竿沒有,就拿家裏架番茄的竹竿用,用完再放回去就是了。魚線沒有,偷偷把母親納鞋底的棉線截了,要多長,也不知道,反正覺著夠了,就剪了。害得母親,又紡了次線。

然後是魚漂。魚漂要能浮起來的東西,最常用的是高粱(我們那方言叫fufu)桿的瓤。我們那種高粱的不多,老人們還會種上些。等高粱收了,把稍上的桿,去了外皮,曬幹,做鍋蓋。做魚漂,也用這種稍上的桿。用刀子截個寸把長,系到魚線就成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了,就是魚鉤。這東西不買還真不好弄,不過,不好弄,也弄過。用針彎過魚鉤。母親納鞋底的鋼針,拿來在煤油燈上燒,燒的通紅,然後用鉗子掰彎,不過,大多數情況下,不是針斷了,就是彎的不成樣。針不好彎,就換了別針。別針的材質比較軟,直接用鉗子就能彎成鉤。缺點也是軟,釣到大魚,直接就被拉直了。用別針彎的魚鉤,還真釣上來了。壹條半斤多重的鯽魚被甩到路上了,魚鉤也被拉直了,可魚還是被逮著了。

後來,攢錢,買了魚鉤。怎奈,納鞋底的棉線太粗,穿不進去。劈成兩條線,又不結實。好在有種線可以用。那時候家裏都用拖拉機,拖拉機的傳送帶是皮的,裏面是壹根根的線。這種線很結實,粗細也剛好。我就到處找,最後在小叔家找到跟破掉的傳送帶。用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線拉了出來。湊齊了釣魚用的材料,棍上纏線,線上系鉤,中間系上魚漂,帶上魚餌,就去釣魚了。

魚餌是饅頭捏的饃蛋,面粉和的面蛋,還有土裏挖的蚯蚓。饅頭捏的饃蛋是我剛開始釣魚時最常用的。拿半塊饅頭,水塘邊壹蹲,壹邊釣魚,壹邊團饃蛋。弄壹小塊饅頭,捏把捏把,吐上口吐沫,再輕輕搓捏,勁不能用大了,用大了,就散了。輕搓輕捏,直到饃蛋成形,魚鉤上壹掛,就可以釣魚了。然後,壹邊釣,壹邊團饃蛋,兩不耽擱。

我們在釣魚,魚也在釣我們。魚吃多了饃蛋,就猾了,幹吃就不上鉤。用饃蛋釣,是很考驗耐力的,魚可以壹點點的啃,啃上半天,就是不上鉤。就見那魚漂,在水面壹下下的動,就是不沈。耐不住的時候,就打起了換魚餌的主意。

那時候,都是自家和面蒸饅頭。母親蒸饅頭時,我就跟她要個面團,留作釣魚用。我想,面團勁道,魚不能壹口口地啃,肯定好上鉤。用面蛋釣魚的時候,魚兒很暴力,魚漂動兩下,直接被拉沈了。我就趕緊拉起來,可是已經晚了,面蛋沒了,就剩下光禿禿的魚鉤。面蛋不行,就改用蚯蚓釣了。

蚯蚓在農村很容易挖到,隨便挖挖就是壹瓶。紅蚯蚓是最好的魚餌。太粗了不好,太小了也不好,不大不小的剛好。自打用蚯蚓釣魚之後,就壹發不可收拾了。魚鉤壹甩,就等魚兒上鉤了。水塘裏的魚,沒人餵食,用饃蛋不好釣,用蚯蚓釣起來卻是很容易的。壹下午的時間,就釣了半水池的魚。水塘就在家門口,釣到了魚就拿回家扔水池裏。我在那釣,堂弟守在邊上等著拿魚,壹個下午,他累的不行。我們壹邊釣著魚,壹邊還要堤防著隊長。他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來壹趟。看到了他,比見了鬼跑的都快,魚鉤也不要了。每年夏天,他收的魚鉤都夠開個鄉村自制釣具展覽會了。

魚鉤是用來釣大魚的。釣小魚,我們另有工具。壹種是用透明玻璃瓶釣。那年頭,逢年過節流行送水果罐頭,罐頭瓶就成了我們釣魚的工具。用兩根繩子拴在瓶口的兩邊,再把兩根繩子拴到壹根棍上。罐頭瓶裏放小塊饅頭做餌。饅頭輕會浮起來,用跟小棍子撐到瓶子裏就好了。罐頭瓶釣魚,用死面餅子做餌最好了,不用擔心浮起來。把罐頭瓶放進水裏,岸邊只能看到露出壹截的棍子,有時候,為了防止被大隊長發現,我們會用磚塊把棍子壓在水底,磚塊露出水面,以作標記。棍瓶放水裏十來分鐘後,就可以起了,叫“起瓶”,小時候知道什麽意思,不知道用哪個字,現在用這個字,覺得再貼切不過了,這個意思,和“起轎”差不多。瓶子起出來的時刻,是我們最高興的時候了,瓶子裏正在吃食的魚,被驚動,在瓶裏亂鉆。堂弟端個水盆,我就把魚壹條條地抓出來,放到盆裏。水塘裏養的是鯉魚和鯽魚,用瓶釣上來的都是小魚。大人們說,那是草生魚,水裏有草,就會生這種魚,所以就叫草生。草生魚長不大,壹罐頭瓶能釣上來很多個。

還有種釣法是用盆釣魚,壹下子可以釣上來幾十條草生魚,運氣好的時候,還有泥鰍、黃鱔。盆上蒙上塑料薄膜,在薄膜上挖個洞,然後用繩子在盆邊箍上幾圈,繩子另壹端留足夠長,這樣就完成了。盆裏放上饅頭或者死面餅,沈到水塘裏,就等魚入盆了。把盆沈水塘裏,也要技術的。空著的盆直接扔水裏,盆是沈不下去的,這時候就要用壹根長棍按下去了,盆灌滿了水,就沈到水底了。棍子按下去時,要把握好力度,先用棍子按著洞口,讓水慢慢灌進去,等水灌個差不多了,就用棍子按著前後兩端的盆沿壓下去。力道把握不好,壹不小心,盆子就可能會翻過去,如果盆子倒扣在了水底,之前的壹番工夫都白費了。還有種放法。先把盆灌滿水,然後用棍子捅到水塘深處,盆底貼著淤泥,這樣就不會翻了。用盆子釣魚,兩次都夠吃壹頓的了。草生魚做起來很容易,去了腸,裹上面粉,油裏壹過,就能吃了。

可是,我喜歡釣魚,喜歡摸魚,就是不愛吃魚。釣上來的魚,大多都給家裏養的鴨子吃了。我當時想,給鴨子吃了,可以下很多鴨蛋,鴨蛋多有營養啊。現在想來,多麽的可笑。

去縣裏上學後,再也沒釣過魚了。水塘幹了。我再註意水塘的時候,水塘已經幹了。成了壹個土坑。有時候,透過窗戶,望著幹涸了的水塘,我就在想,水沒了,水裏那麽多的生物都去了哪裏。青蛙的窩會不會還在泥土下面,泥鰍的家該成洞了吧。過了幾年,塘裏已經荒蕪,野草齊人高,再也沒有了魚的印記,甚至連水的氣息也沒了。

而眼前,他們在水閘邊還可以釣魚,真好!我品味釣魚的樂趣,品了壹番,卻總也品不到小時候釣魚的感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