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每個孩子與家庭的情況不同,在應用這些技巧的時候不必拘泥於形式,而是要感受這些技巧背後的意圖,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情緒,肯定孩子的優點,接納孩子的不足。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關於親子溝通專家給出的3個方法,歡迎借鑒參考。
1、家長的困惑
在當下這個充斥著娛樂、自由、反叛的時代環境中,家長和老師需要面對孩子的學習問題,越來越復雜:孩子的學習精力不夠集中;只願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寫作業拖拖拉拉;對學習沒有自信。在對待這些問題上,很多家長依然使用,他們經歷過的傳統教育方法,認為孩子就應該聽自己的;自己可以幫孩子做壹切決定;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這些過時的方法往往適得其反,不能有效解決學習問題,甚至會讓親子關系越來越緊張。
那麽怎麽樣才能激發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呢?我們家長在認知上往往存在壹些誤區。如有的家長,會利用賄賂孩子的方法,來督促孩子學習;有的家長會用死盯的方法監督孩子學習;還有的家長會用懲罰的方法逼迫孩子學習;他們常常對孩子這樣講:不寫完作業休想出去玩,期末考試沒考好,暑假就在補習班裏過吧!這些方法會讓孩子騷滿腹,學習的效率其實並不高,甚至會激發孩子的反抗,引發家庭矛盾。
其實,要提升孩子的學習的積極性,並不難。應用壹些合理的方法和技巧,跟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激勵孩子學會自我監督和自我約束,讓他們發自內心的熱愛學習,而不只靠靠老師和家長這壹外在原因。
2、如何處理幹擾孩子學習的情緒
人類天然擁有情緒,孩子的情緒還處於發展階段,很容易受到壹些看似不重要的因素的幹擾,比如說心愛的鉛筆刀不見了、玩具被弄壞了,覺得自己被同學欺負了等等。這些在家長看來雞毛蒜皮的小事,往往會讓孩子失去理智,他們還需要在成長中慢慢的學會處理這些沖突和由此產生的情緒。這些情緒會影響孩子的行為,讓孩子變得煩躁不安,無法進入正常的學習狀態。哪怕孩子的行為真的是錯誤的,家長也壹定要從情緒這個起點開始,安撫好孩子的情緒,這樣孩子才能把註意力放在學習上。那麽具體應怎麽做呢?
第1 步:說出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被情緒控擾時,家長不要輕易否定孩子的情緒,更不能隨意地進行批評或給出忠告,而是試著去表達他們的感受。這就是處理孩子情緒的第1 步:說出孩子的感受。
9 歲的女兒,在考試的前壹晚上非常焦慮,上次考試不及格就被老師批評了,他對自己的父母說:明天考試,我真怕自己考不好。聽到這樣的話,通常家長都會著急給出忠告,媽媽會說:沒什麽好怕的,盡力了就好,爸爸也說:妳平時努力學習了的話,考試有什麽可怕的。
這樣的回復孩子往往會覺得自已不被理解,甚至給自己貼上?笨差等生?等標簽。如果我們的回答換成:孩子妳看上去很擔心明天的考試呀?這樣孩子會感覺到被認同了,就會把心中的擔憂傾述出來,會更有勇氣去面對考試,在往後也會更加努力。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感覺到被鼓勵,繼續努力做好當下的事情。
聽到這裏妳可能會有疑問:接納孩子的惡劣情緒會不會很危險,導致孩子發泄壞情緒呢?
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在他們的情緒和行為之間劃定壹條明顯的界限,孩子有權表達不滿和憤怒,但沒有權利傷害別人,無論是在身體上還是在情感上。當孩子在發泄惡劣情緒時,我們應該在接納他們情緒的同時,告訴他妳可以用語言表達妳的感受,但不能用語言傷害別人,更不能動用武力。
第2 步:給孩子適當的幻想
確認孩子的感受後,會有效緩解孩子的負面情緒,但枯燥的學習難免會讓孩子有拖拉偷懶的時候。這時候千萬不要給孩子貼上懶的標簽,給孩子適當的幻想能有效激勵孩子的學習動力。
我們來舉個例子: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和媽媽抱怨:說好周末帶我去劃船的,今天才周三啊,看到這些作業都煩呀!面對孩子的抱怨家長在肯定孩子感受的同時,要是能與孩子壹起幻想:來閉上眼晴,把手給我,這是船槳,用力劃哦,快快
幻想對孩子來說沒有與現實的區分不會很明顯,這會讓孩子體會到聲臨其境的感覺。
如何處理幹擾學習的情緒,包含兩個步驟:第壹步說出孩子的感受、第二步給孩子適當的幻想。我們幫助孩子接納孩子的情緒,但也要給孩子劃出界限,不能傷害到別人
3、吸引孩子合作的技巧
幫孩子解開情緒包袱之後,我們需要引導孩子改變行為,這就需要了解吸引孩子合作的壹些技巧。
合作是指:朝著壹個終點或目標***同努力。但孩子在學習的目標上往往和我們不壹樣,他們可能懷抱著成為個航天員、大畫家等偉大的理想。在實際的學習中卻很難將當下與未來聯系起來,常常被壹些其他影響分散註意力,在學習上極不配合,孩子還沒有這樣的長遠時間關系觀念,容易在學習上和老師家長對抗。那麽怎樣才能吸引孩子合作呢?
第1 步:描述問題
在孩子學習上出現問題後,作為家長和老師給出指正時需要避免帶入指責、諷刺、命令、威脅甚至責罵的語氣,這些會讓孩子覺得受到了威脅和侮辱,讓他們感覺到無助,在這種狀態下產生本能的抵抗。
而簡單的描述問題能讓孩子的註意力集中在問題本身,孩子也會更願意為她們的行為負責。描述問題本身的話語,也需要壹定的技巧。如遇到孩子重復出現的問題,或者描述問題之後不願意改正的情況,可以給孩子壹定的提示。
妳看到孩子在桌子上寫字,可以告訴孩子:桌子上有妳寫的字,字應該寫在紙上哦。比如孩子上學經常忘帶學生證,在出門之前呀可以笑著指指自己的胸口,孩子馬上就明白了。
另外換壹種腔調去表達,也會讓孩子更願意去行動。
妳看到孩子寫完作業後書沒有收拾桌上的書和文具,妳可以用模仿機器人的語言對孩子講:書-筆-文具盒-書包-在吃飯前必須消失,否則地球即將爆炸!
孩子不喜歡聽嚴厲的訓斥或者是冗長的教導,壹個提示或簡單的手勢就能幫助他們執行行動,並且開始思考下次應該怎麽做了。不過有些情況下僅僅描述問題本身,孩子並不配合,這個時候就要給出選擇
第2 步:提供選擇
孩子不願意合作,有時候並不是他們忽視了問題,而是孩子黨得問題過於困難或者復雜,讓孩子本能的逃避和拖延。這時家長切勿急於催促和提醒,願意為孩子提供選擇,可以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
孩子拖拖拉拉的總是不願意去動筆寫老師布置的作文,妳可以告訴孩子:作文的開頭確實不好寫看妳是自己構思壹個開頭呢還是和我壹起討論壹下。
需要註意給孩子選擇的時候壹定要讓孩子覺得妳是站站在孩子那邊的,否則會讓孩子感覺到威脅。
比如兒子和女兒在寫作業時總是壹直聊個不停,妳對他們說:妳有兩個選擇,要麽停止閑聊,要麽我把妳們關在不同的屋子寫作業。這聽上去是選擇,但實際會讓孩子感覺到威脅,會本能的抵觸與反抗。如果這樣說,效果會好很多:孩子們,妳們是要在壹起安靜的寫作業呢還是分開寫就不會總想著聊天了,妳們討論壹下,我去倒壹下垃圾,回來後告訴我答案。
對於粗線條的孩子,有時侯描述問題和給出選擇後,他們往往還不足以意識到妳的情緒和問題的重要性,這時候我們需要用第三個步驟。
第3步:表達感受
對孩子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會讓孩子覺得被尊重與重視,並對自己能夠理解和體察他人的感受非常自豪,不僅會讓孩子更願意配合,也會讓孩子養成關註自己情緒和表達自己感受的習慣
舉例來說:妳和客人在聊天,孩子在看電視時音量開的特別高,往往家長會對孩子講:聲音調低點,吵到我和妳叔叔聊天了。但是這樣表達實際上不是在解決問題,孩子會想:妳和叔叔聊天還吵到我看電視了!家長的要求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會找出各種理由為自己抗拒和辯解。如果家長能夠換壹種表達,比如:我知道妳把電視音量調高是因為我和叔叔的聊天聲音吵到妳看電視了,但我現在很著急,我和叔叔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談,電視聲音太大,我們也無法聊天。妳看叔叔很少來我們家,而電視天天都在我們家,能不能幫爸爸壹個忙,先玩會兒玩具。
在這種表達過程當中家長描述了實際情況,安撫了孩子的情緒並且表達了自己著急的感受,這會讓孩子感覺被尊重與重視,而不是命令與不公。
由於中國的文化差異,多數時候家長不會或者羞於向孩子表達真實的感受,便條就是壹個很好的選擇,避開直接和孩子語言表達感受的方式,讓孩子更重視便條上的內容,並樂於接受和主動思考去改變行為習慣。同時也會讓孩子學會通過字條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建立親子溝通的壹個穩定的方式。長達以後還會改變為家書和書信等形式,這些形式的溝通更加升入,是對現在碎片化溝通方式不足的有效補充。
吸引孩子合作的技巧包括:描述問題-給出選擇-表達感受這三個步驟。舉個例子再來感受壹下:家長回家看到正在畫畫的孩子將顏料撒到了地板上,
對孩子講:我看到地板上都是顏料,在它幹之前比較容易擦掉哦!(描述問題+提示);妳可以用衛生間的抹布或者廚房的濕海綿擦(提供選擇);看到地上這麽臟我真的很焦慮(表達感受)。
4、***同解決問題的步驟
孩子難免會遇到那些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相對簡單的問題,家長可以給出選擇鼓勵孩子去行動,過於困難的事情就需要家長和孩子***同討論問題,壹起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樣孩子就更願意去實施這些方案。具體應該怎麽做呢?
第1 步:處理好幹擾孩子的情緒和建立合作意向
具體方法就是前面分享的兩點內容,只有當孩子的情緒被接納以後才願意去理解大人的想法和感受,嘗試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第2 步:寫下所有的想法不做評價
通過第壹步的鋪墊,消除孩子的全部顧慮後,邀請和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這些想法肯定會有壹些不足,但父母壹定要控制做出任何評價的沖動,直到孩子說完了所有想法後,父母可以補充自己的想法。
來看壹個例子:孩子在學校和同學打架了,在處理好孩子的情緒和願意與家長嘗試解決問題的情況下,家長與孩子壹起寫下了關於打架的所有想法:
打架的好處
1 可以報復(絕大數孩子的看法)
2、給他制造麻煩
3、打架很刺激
4、他們不再來欺負妳
5 在同學面前有威信
6 有壹種成就
打架的壞處
1 打完架對方的感受會很差,會想著報復
2、會給自己帶來麻煩,老師家長會批評自己
3、使父母心情不好
4、可能會受傷
5、可能被停學
雖然在寫下這些問題時孩子比較嚴肅,但只要家長不做任何評價,給孩子反饋:好的,我記下了、好的還有嗎?孩子就會將真實想法吐露出來。
第3步:商定實施計劃
在列出所有想法後,家長可以和孩子探討解決方法,並將***同接受的方案記下來,形成實施計劃。接著第二步中的例子,最後家長與孩子擬訂規則包括:
1、不侮辱
2、不罵人
3、不隨意告狀
4、不亂踢、亂扔東西
5、用和平的辦法解決沖突
當孩子完成這些計劃或者覺得做出有成績的事情後,會自豪的向家長尋求肯定,這個時候對孩子的評價壹定要避免:妳真棒、妳真聰明等這類空洞寬泛的評價,也不要評價孩子妳是最棒的,妳是第壹,這類對比類的評價,會讓孩子陷入攀比也會給孩子帶來壓力。正確的做法是用描述性評價,什麽是描述性評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