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壹“功夫”也有先天缺陷
很多人都知道“功夫”李小龍的功夫十分了得,但很少有人知道,李小龍本來是有先天缺陷的。
中國功夫歷來講究“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眼睛不好為練武之大忌。可李小龍從小就是近視眼。李小龍曾十分坦誠地說:“因為我從小就近視,所以我從詠春拳學起,因為它最適合做貼身戰鬥。”
還有,他的兩腳不壹樣長,右腳比左腳短5厘米。但也正因為如此,他左腳專事遠踢、高踢,如狂風掃葉;右腳專事短促的阻擊性踢法或隱蔽性踢法,近身發腳如發炮。同時,兩腳的不壹致使他擺出的格鬥姿勢優美別致、獨具特點,成為壹種武術流派的典型。
啟示: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李小龍的人生經歷說明:只要充分發揮內因的積極作用,不悲觀、不消沈,與逆境抗爭,變不利為有利,同樣能夠成才,甚至做出通常情況做不出來的事情來。
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壹的關系。矛盾著的雙方,依據壹定的條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轉化。眼睛近視、兩腳長短不壹致對想要練武的來說是缺陷、劣勢,是不利條件,但李小龍根據自身條件和特點,揚長避短,不利條件反而成了化被動為主動的有利條件。
該故事還啟示我們:要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有所建樹,就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雖然客觀條件制約著人的主觀能動性,卻又給人發揮主觀能動性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李小龍正是在分析了自身客觀條件的基礎上,發揮有利條件的作用,限制或排除了不利條件的影響,才形成了獨具壹格的武術風格,成為國內外都掀起了“中國功夫熱”的“功夫”。
篇二梨的輪回
有壹個叫桑迪的孩子,父母經常教育他要尊老愛幼。當家人每次買回梨後,父母都要教育桑迪,要把的梨留給奶奶吃。桑迪領會了父母的意思,每次都會把的梨送到奶奶跟前,奶奶笑著誇獎孫子:“桑迪真是個好孩子,奶奶牙不好,妳吃吧。”接著,他又會把梨送到爸爸和媽媽面前,他們都有不吃梨的各種理由。最後,經過了壹個輪回,梨又回到桑迪手中,於是,桑迪拿著那個的梨坐在椅子上獨自享受。
壹天,爸爸的朋友來家做客,懂事的桑迪馬上從裝水果的盤子裏挑出了壹個大梨,送給客人吃。家人見了都非常高興。那個朋友高興地說:“妳們家的孩子真懂事。”雖說這個朋友不是很喜歡吃梨,但出於對桑迪的尊重,他還是接過了那只梨子。誰知,他剛咬了壹口就惹來了麻煩,只見桑迪生氣地沖著客人喊:“妳怎麽這麽貪吃呢?太不要臉了!”那位朋友感到很尷尬,咬在嘴裏的梨咽也不是,不咽也不是。他臉上露出了迷惑不解的神情,這孩子怎麽這樣啊!
桑迪惱怒地坐在壹旁,不停地盯著客人手中的梨。這的梨向來是虛晃壹槍,最終會落到他手上,他這次壹點思想準備都沒有,再說也沒遇到過這種事,於是跟客人急眼了。
桑迪的父母自然更是尷尬萬分,他們也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於是趕緊向朋友解釋,說這大梨向來是謙讓壹番,最後必定又會回到桑迪的手中。那位朋友終於明白了其中的緣由,於是趕緊起身告辭。父親看著朋友離去的身影,無奈地嘆了壹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