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這句文言文出自哪裏?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這句文言文出自哪裏?

這句文言文出自:《論語·季氏》篇的《季氏將伐顓臾》

意思:他們不怕財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勻,不怕民眾不多而怕不安定。

原文選段:

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釋義:

冉有!君子厭惡那種不說自己想去做卻偏要編造借口(來搪塞態度)的人。我聽說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們不怕財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勻,不怕民眾不多而怕不安定。財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沒有貧窮;上下和睦,就不必擔心人少;社會安定,國家就沒有傾覆的危險。

寡:指人口少。和無寡:上下和睦,人民都願歸附,就沒有人口少的現象。蓋均無貧:財富分配公平合理,上下各得其分,就沒有貧窮。

擴展資料

本篇主要談論的問題包括孔子及其學生的政治活動、與人相處和結交時註意的原則、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

人物成就:

孔子的經濟思想最主要的是重義輕利、“見利思義”的義利觀與“富民”思想。這也是儒家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對後世有較大的影響。

孔子所謂“義”,是壹種社會道德規範,“利”指人們對物質利益的謀求。在“義”、“利”兩者的關系上,孔子把“義”擺在首要地位。

他說:“見利思義”。要求人們在物質利益的面公元前,首先應該考慮怎樣符合“義”。他認為“義然後取”,即只有符合“義”,然後才能獲取。

孔子在教學方法上要求老師“有教無類”、“經邦濟世”的教育觀,“因材施教”、“啟發式”的方法論、註重童蒙、啟蒙教育。

他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謙虛好學、時常復習學過的知識,以便“溫故而知新”、新知識引申拓寬、深入,“舉壹而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