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正正的意思是:原來形容強大整齊的樣子(多指軍容),後常用來形容光明正大,也形容身材威武,儀表出眾。
拼音:táng táng zhèng zhèng?
出處:《孫子·軍爭》:“無要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此治變者也。”
示例:劉鶚《老殘遊記》第十壹回:“就如那妒婦破壞人家,他卻也有壹番堂堂正正的道理說出來,可知道家也卻被他破了。”
近義詞
正大光明 [ zhèng dà guāng míng ]?
釋義:心懷坦白,言行正派。
出處:宋·朱熹《答呂伯恭書》:“大抵聖賢之心,正大光明,洞然四達。”
示例: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壹回:“這會兒講走門路,正大光明大道兒,自然要讓連公公,那是老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