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應該移山還是搬家辯論如下:
壹、主應該搬家方:
理由:
首先,人的精神固然重要,但不能片面無限誇大而違背自然規律。愚公的愚就在於無視客觀條件和客觀規律。
讓世世代代都去移山,且不說子孫們吃什麽,更重要的是去掉壹座山去填壹個海,破壞了山和海的自然生態,將是怎樣災難性的後果,人與自然的關系根本不是征服與被征服的改造與被改造的關系,自然不屬於人,而人屬於自然,人與自然應該是相互和諧的存在。
其次,問題有多種,有的只有壹種解決方法,那麽無法選擇。而有的則有多種方法,正如愚公所面臨的問題,那麽是不是應該選擇壹種科學的方法呢?
再次,無論是搬家,還是移山,它最終的目的,都是更好的與外界溝通。既然解決的問題相同,那麽肯定要選擇壹種既現實又可行的方法。試想,山就這麽移下去,至少需要多少代人,而生命對每個人來說只有壹次,這僅有壹次的生命難道應該用來移山嗎?
而愚公搬壹家所用的時間若用來移山,可又能挑幾擔土呢?如此勞民傷財,還不如壹切從實際出發,不斷地打破封閉的凝固,創造開放和流動是歷史進步之所在。
二、主應該移山方:
這樣壹來,愚公就不是“愚公”了,更不是受人尊敬、值得學習的榜樣了。
愚公移山的精神之所以可貴,就在於他想了常人不敢想的事,做了常人不能做的事,付出了常人難以付出的努力。愚公精神在當代仍值得我們學習。
愚公移山精神的精髓,就是信仰、信念、信心和實幹。信仰正確、信念堅定、信心充足,才會為偉大的事業奮鬥終身。事業的成功與實幹密不可分。
看了《愚公移山》,就應該像愚公壹樣直面困難,求真務實,埋頭苦幹。有了這樣壹股勁頭,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幹不成的事業。
總結:搬家是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移山是為民造福,為子孫後代造福。壹個是短視,壹個是遠見,高下立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