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孔子的故鄉是哪裏

孔子的故鄉是哪裏

孔子的故鄉是哪裏

孔子的故鄉—曲阜

曲阜是春秋時期魯國的都城,是我國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故鄉。這裏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其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孔廟、孔府、孔林。

孔廟 坐落在曲阜城內,其建築規模宏大、雄偉壯麗、金碧輝煌,我國最大的祭孔要地。廟內***有九進院落,以南北為中軸,分左、中、右三路,縱長630米,橫寬140米,有殿、堂、壇、閣460多間,門坊54所,“禦碑亭”13座。遊覽孔廟應著重遊覽中軸線上的奎文閣、十三碑亭、杏壇、大成殿及其廡的歷代碑刻。

孔廟的主體建築為大成殿。殿闊45.78米,深24.89米,殿高24.8米,殿基占地1836平方米,金碧輝煌,是我國現存巨大的古建築之壹,可與故宮的太和殿媲美。最引人註目的是正面十根石柱,每根柱上雕刻兩條巨龍,飛騰於雲彩之中,兩龍之間有壹寶珠,故名之曰“二龍戲珠”。石柱均以整石刻成,氣勢磅礴。殿內有巨大的孔子塑像,像高3.3米,神采奕奕,威而不猛。孔子像兩側是顏回、曾參、孔及、孟軻“四配”的塑像,身高2.6米。另有“十二哲”塑像,身高2米。

孔廟內的聖跡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東西兩廡,陳列著大量的碑碣石刻,特別是這裏保存的漢碑,在全國數量最多的,歷代碑刻也不乏珍品,被人們視為書法、繪畫、雕刻藝術的寶庫。最為珍貴的是22塊漢魏六朝 石刻。其碑刻之多僅次於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國第二碑林之稱。

孔林 是孔子及其後代的墓園,位於曲阜城北,占地達3000余畝。孔林是中國規模最大、歷史最久、保存最完整的氏族墓群和人造植物園。林中墓冢累累,碑碣林立,石儀成群,洙水河橫貫東西,除孔子、孔鯉、孔及這祖孫三代墓葬和建築外,還有孔令貽、孔毓垢、孔聞韶、孔尚任墓等。墓碑中有李東陽、嚴嵩、翁方綱、保紹基、 康有為等名家的手跡石刻。

孔子墓位於孔林中部,四周圍以紅墻,墓前立有明人黃養正篆書的“大成至聖文宣王墓”碑,附近有宋真宗、清聖祖和清高宗謁墓時的“駐蹕亭”各壹座。墓南二百米處的亭殿後,有子貢親手栽植的楷樹遺跡和“子貢廬墓處”。

孔林中有環林公路,遊人可坐壹種古式馬車觀覽,更添別樣情趣。

孔府 西與孔廟為鄰,是孔子世襲“衍聖公”的是世代嫡裔子孫居住的地方,使我國僅次於明、清皇帝宮室的最大府第。孔府占地240多畝,有廳、堂、樓、軒等各式建築463間,分為中、東、西三路。東路為家廟,西路學院,中路為主體建築。

大堂是衍聖公的公堂,內有八寶暖閣、虎皮大圈椅、紅漆公案。公款上有公府大印、令箭令旗、驚堂木、文房四寶等。兩側是儀仗,氣象森嚴可畏。七十二代衍聖公孔令貽的住宅和房內陳設保存完整。府內所藏歷史文物十分豐富。其中最著者為“商周十器”,也稱“十供”,原為宮廷所藏青銅禮器,清高宗於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賞賜孔府。

曲阜是中國歷史文化古城,文物古跡很多,除了上述曲阜三孔以外,還有魯國故城遺跡、周公廟、顏廟、孟廟、少昊陵等勝跡。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1] 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生於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2] 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賢人。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壹,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為儒教始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孔子祭祀也壹度成為和上帝、和國家的祖宗神同等級別的“大祀”。這種殊榮除老子外萬古唯有孔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