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顧長衛的主要電影的影評還有他電影的風格及生平簡介高分求!!!!!

顧長衛的主要電影的影評還有他電影的風格及生平簡介高分求!!!!!

顧長衛,1957年12月12日生於西安從小熱愛繪畫夢想當壹名畫家。1978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1982年畢業後任西安電影制片廠攝影助理。1984年任攝影拍滕文驥《海灘》,大量采用自然光尋求更加貼近現實表現手段,給中國影壇帶來不小沖擊,相繼拍攝了電影《大明星》、《神鞭》。

 功成名就之後國內拍攝了不少好片子:《狹路英豪》、《蘭陵王》、《陽光燦爛的日子》。顧長衛從壹個愛好畫畫的孩子到今天取得巨大成就,與刻苦努力分不開,更難得的是他擁有壹顆平常心,這使他不斷追求攝影藝術更高成就。 2005年,顧長衛的導演處女作《孔雀》獲得柏林電影節銀熊獎。 2007年,他的第二部導演作品《立春》為他的妻子、女主角蔣雯麗贏得了羅馬電影節影後的桂冠。

顧長衛影片攝影創作作品及國內、外獲獎年表: 《結婚》:北京電影學院青年電影制片廠1983年出品(聯合攝影)。 《海灘》:西安電影制片廠 1984年出品(與人合作)。 《大明星》:深圳影業公司 1985年出品。 《神鞭》:西安電影制片廠 1986年出品。

顧長衛說,他對電影描寫的那個時期國內的變化印象特別深刻。當時他在美國擔任3部好萊塢電影的攝影,偶爾回國還是敏感地發現了中國的變化,“其實我們都身處其中”。他將這差不多10年濃縮在《立春》中,“人要生存,就要妥協。人要過得更好,就和自己最初的理想會有很大不同”。《孔雀》還是兩年前的電影,顧長衛也有差不多兩年沒拍電影。他說,拍《孔雀》時積累的經驗忘得差不多,總覺得自己是新手,有些緊張和興奮,也有些沒底。“之所以有熱情去做壹個片子,是因為想把很多生活的經歷和感受告訴別人”。 比《孔雀》更復雜 提起顧長衛的電影,總是要比較《孔雀》與《立春》。顧長衛說,《立春》比《孔雀》更完整、復雜,野心更大。他想通過《立春》塑造“平民”,塑造出壹個時代的群像,講普通人的生命、情感。“誰都不願意重復自己。《立春》肯定不會像《孔雀》那麽悶,它更悲喜交集,應該有更多的觀眾愛它。包括我自己”。  立春劇照

王彩玲與時代作對《孔雀》寫的是壹家人,以家庭看社會:姐姐是殉道士式的,哥哥是功利的,弟弟是消極的,他們更像是代表3種不同的生活態度。《立春》寫了6個人,有脫離實際的藝術青年,也有在生活的庸常和瑣碎中自得其樂的人,他們都是為了理想而奮鬥的人。某種意義上,《立春》裏的人面對的困境比《孔雀》更復雜。“姐姐所面臨的時代是壹個禁錮的時代,它禁錮著所有人;王彩玲的時代,是看上去每個人都有了自由,每個人都有機會,其實更為復雜。姐姐的悲劇在於時代在和她作對,而王彩玲的悲劇在於她和時代作對。” 蔣雯麗為了出演王彩玲,增肥30斤,戴上了齙牙,還點上黑斑和痘印。化完妝,她哪兒也不敢去。顧長衛說,在他心裏,王彩玲很美,那種對理想不懈的追求令他折服,“對王彩玲來說,她的樣子長成這樣非常不幸,但不可笑。那些長得漂亮的姑娘,是非常幸運的,她們有更多機會去實現夢想,但是王彩玲沒有。對她來說,理想和現實的差距更大。” 在《立春》的結尾,顧長衛特意拍攝了這樣壹段戲:王彩玲終於以中央歌劇院首席女高音的身份在豪華的舞臺上高歌《為藝術為愛情》。這是王彩玲們的幻想,導演用膠片將它變為具體可見的壹幕,它是顧長衛和李檣給那些為理想向前奮鬥的人的安慰。相比《孔雀》,《立春》的年代推後了20年,截取的1988年至1998年這十年光景正是東西方思想交匯、經濟高速發展的年代,顧長衛表示,之所以在包頭選景,是因為這裏的城市建設有很多特點,不但有很市井的老城區,還有二次工業時期很輝煌的建築,同時像北京的國貿、王府井這類型的商業街這裏也有,是壹個很豐富的城市,也很容易體現片中所要傳達的理想與現實碰撞的主旨。印在劇組人員衣服上的話,“立春壹過,城市裏還沒有什麽春天的跡象,但風真的就不壹樣了。”是最能體現影片主旨的話。“我記得爸爸走的時候,離立春不遠了。”《孔雀》裏的最後壹句,為《立春》的到來埋下伏筆。急劇變化的時代,堅持理想的人們,顧長衛的關註冷靜而悲憫。春天來了,人們卻在現實面前低下理想的頭,可顧長衛說,“離理想越來越遠,這不是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