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非常珍惜時間。他在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幫母親做家務;為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時間安排。 此後,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妳擠,總是有的。魯迅讀書的興趣十分廣泛,喜歡寫作,他對於民間藝術,特別是傳說、繪畫,也深切愛好;正因為他廣泛涉獵,所以時間對他來說非常重要。他壹生多病,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罷休。
2、孫中山
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壹生喜歡讀書。他在英國留學的時候,有壹天,幾個中國留學生壹起去看他,發現他的生活很艱苦,幾乎連吃飯的錢都沒有了。離開前,這幾個留學生湊了40英鎊,送給孫中山補貼生活。三天以後,這幾個留學生又壹起去看孫中山。來到孫中山的宿舍門口,他們敲了半天門,都沒有人答應。 “算了,先生大概不在。我們下次再來吧。”壹個姑娘說。“等壹下兒,我來敲。”壹個不高不矮的年輕人說。他用力敲了壹會兒,孫中山才來開門。孫中山不好意思地說:“請原諒,我正在看書,沒聽見妳們敲門。快請進!”他們走進孫中山的宿舍,看見桌子上擺滿了新書。大家壹算,買這些書大概需要30英鎊。他們覺得很奇怪,問孫中山:“妳連吃飯的錢都不夠,還有錢買書?”“這是用妳們送給我的錢買的,我還剩下10英鎊呢!”“妳應該多買壹些好吃的,不要把身體搞壞了。”孫中山笑著說:“我覺得買書比買吃的還重要。”
3、陸羽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鉆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壹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壹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