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泛讀:泛讀法側重閱讀量,也就是廣度。我們經常說壹個人“學富五車、博學多才、博古通今、學貫中西、博覽群書”,這些成語都強調了讀書的廣度,要廣泛涉獵各方面的學問。
我們不僅要讀人文社科方面的書籍,還要讀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古今中外各種不同風格的優秀作品都可以廣泛地閱讀,博采眾家之長。讀古典四大名著,能了解中國古代歷史的現狀;讀《十萬個為什麽》,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變身科普達人;讀《海底兩萬裏》,能跟著尼摩船長來壹場驚心動魄的海底之旅。讀書越廣,內心越豐盈。
2、精讀:又叫細讀,是壹種基本的閱讀方式。精讀是按照文章的順序,逐字、逐句、逐段地讀下去,對每個詞語、每個句子、每個段落和每個篇章進行深入思考,弄清其含義。
精讀的對象壹般是優秀的文學作品或內涵較深、經得起推敲的文章。細讀多思,反復琢磨,反復討論,邊分析邊評價,務求明白透徹,了解於心,以便吸取精華。舉個例子,《紅樓夢》就是壹個適合精讀的對象,文章中人物對話、吃穿飲食、紅樓詩詞樣樣都是精品,現在的紅學研究人員逐漸增多就說明了這壹點。
3、通讀:即對書報雜誌從頭到尾閱讀,通覽壹遍,意在讀懂,讀通,了解全貌,以求壹個完好的印象,取得“俯視全景”的效果。對比較重要的書報雜誌可以實行這種方法。
怎麽通讀呢?書的前言或者小序,目錄,是獲取小說主要內容的最有效的方法。不認識的字,不太懂的句子,可以直接跳過,完全不影響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感知。我們要知道的就是故事的大概,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尾,從整體上去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這樣的方法比較適合沒有多長時間細讀文學名著又要考試的學生,理解了大概,遇到相關考試題目至少能從宏觀上去答題。
4、跳讀:這是壹種跳動式的讀書方法。可以把書中無關緊要的內容放在壹邊,抓住書的筋骨脈絡閱讀,重點把握各個段落的觀點。有時候遇到疑問處,百思不得其解時,可以跳過去繼續讀,讀到後面就能夠貫穿了。
比如,我們突然對《三國演義》裏的諸葛亮感興趣了,想再了解《三國演義中》都寫了哪些關於諸葛亮的故事,就可以用這種方法,找到目錄,根據章節的標題跳到對應的頁碼,這依然能獲得很好的閱讀效果。
5、速讀:這是壹種快速讀書的方法,也就是陶淵明提倡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掃描法”,壹目十行,對文章快速掃描壹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
總結:
不是名著的書也有閱讀價值,我們要選取具有正能量的書,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三觀符合新時代思想的書,這樣的書能讓我們更加熱愛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