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切莫每天讓孩子寫作文

切莫每天讓孩子寫作文

1. 孩子總是為寫作文犯愁怎麽辦

當孩子感到寫作文難的時候,壹定存在著壹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寫作能力比較差,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我習慣於把孩子在寫作過程中運用詞語表達想法、謀劃布局等的過程說成硬件能力。

三年級孩子硬件方面能力的不足主要表現為詞語積累不夠,或者是掌握得不深刻,不能靈活運用;不理解題意,腦子裏沒有想法,不知道寫什麽;掌握的素材有限,不懂得取舍,不會圍繞著作文題目來選材。導致孩子硬件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壹是語文知識掌握得不夠紮實。

眼下,家長都重視孩子的學習,這方面的原因少了許多。二是缺乏系統的閱讀,導致知識和文化底蘊不足。

三是三年級學生的思維處於由形象為主向抽象為主過渡的階段。雖然他們能夠憑借豐富的表象,認識事物的非本質屬性,但是,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比較差,不能很好地圍繞壹個主體選取素材。

很多孩子不會寫作文,就是因為覺得作文難,但難在哪裏呢?難在怕寫出的文字不符合老師、家長的要求而要重寫。即使我們嘴上說著讓孩子自由表達,但是當孩子寫出來後,我們卻要按照我們的標準評點壹番,讓孩子改正,這樣,孩子就會很失望。

因為即使壹兩百字的文章,對孩子來講也是個大工程,他是花費了好大的力氣寫出來的,寫完後他們覺得很不錯,這個時候他們需要的是我們的鼓勵,而不是挑刺。壹旦我們“心比天高”,總是警告孩子“認真寫”“改改這裏、那裏”,那麽,孩子就會對作文產生畏懼心理,從而失去了寫作文的興趣。

不過,只要三年級孩子多閱讀、多練筆,孩子的寫作能力獲得了提升,那麽,寫作文就不會是孩子學習上的“攔路虎”了。

2. 有沒有必要每天讓孩子寫壹篇日記

寫日記可以訓練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但個人覺得效果因人而異.還有就是記錄自己的生活點滴,有些事不壹定會壹直記住,但將來再返回來看當天的日記就覺得很有意思.其實日記也不壹定非要天天都記,可以兩三天寫壹次,也可以壹周壹次,或者遇到有意義的事記上壹次,反正完全取決於個人了.

\要使日記寫得好,還必須掌握壹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

(壹)要有壹個明確的主題

什麽是日記的主題?主題就是日記的中心思想。壹篇日記總要表現贊美什麽,或是鄙視什麽;喜愛什麽,或是厭惡什麽;受到什麽啟發,或是得到什麽教誨等等。這些就是日記的主題。

壹篇日記具備了壹個明確的主題,日記才有了靈魂。如果寫壹篇日記,不考慮要表達什麽主題,而是照生活的原樣描寫下來,盡管描繪得十分逼真,語言也十分形象,這樣的日記讀後不會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它不能算是壹篇好日記。

(二)要選擇最重要的材料

我們每天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壹篇日記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記下來,也不應該把所有的事情都記下來。那麽,選擇哪些事情呢?就是要選擇最重要的材料。這個“重要”,不是指“重大”,而是指最能表達自己感受的材料。因此,它可能是壹天中最大的事,也可能只是壹件很小的事。只要是感受深的事,它就重要了。相反,不能表達感受的材料,盡管它是壹件大事,也不能算重要。

(三)要運用敘述、描寫、議論、抒情、對話等多種表現手法寫好壹篇日記,除有明確、深刻的主題以外,還要註意運用備種表達方法,這樣才能把主題表現得更清楚,讀起來也更生動。

(四)要把話說明白,讓人知道自己想表達什麽。

(五)要註意必要的格式

日記有沒有固定的格式呢?沒有。日記是自己壹日生活感受的記錄,所以只要能把感受寫出來就行,格式沒有死規定。感受有多有少,有深有淺,所以,日記的長短也沒有必要規定,長的可以寫幾頁,短的可以是幾句體會最深的話。

但是,日記既然是每天生活感受的記錄,最好把時間、當時的環境、有紀念意義的地點等,也記錄下來,這樣對以後體會當時的感受有好處。別人讀了,也容易理解妳當時的心情。所以,日記又要註意必要的格式。這種格式,主要指的是寫在日記正文前頭的話。

如果能達到以上的要求,那麽妳的日記就是壹篇好文章了。

3. 怎樣才能讓孩子學會寫作文

我以我手寫我心

有這樣壹個故事:有位小男孩從小就夢想著當壹名作家,可是自從他上學以來,他的語文就很差,而且他很討厭老師教的語法,可是小男孩想當作家的夢想壹直沒有變。

有壹天,老師布置了壹個話題作文,讓大家任選壹個感興趣的話題寫壹篇文章。小男孩回家後沒有壹點寫這個話題作文的欲望,他更關心的是不久前“吃意大利通心粉”時的感受,那天晚上,全家人都圍坐在餐桌旁享受著姑姑端來的意大利通心粉美食,雖然這是姑姑第壹次做通心粉,味道怪怪的,可是家人們都吃得很開心,還止不住地稱贊姑姑的廚藝。這種感覺很溫暖、很棒,小男孩就想把它寫出來,只是因為自己很懷念吃意大利通心粉時的愉快和全家人在壹起時的那種溫暖的感受。於是,小男孩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現著那天晚上的情形和感受,寫完之後,他就覺得很滿意,因為他不覺得很無聊、枯燥,而是他發覺自己還能夠用手中的筆把那天想說的話都通通說出來。

第二天他就把這篇文章交給了老師。令人驚奇的是,老師很欣賞他的作文,還把他的文章在全班同學面前朗讀,同學們都認認真真地聽著,當老師讀完後,大家不約而同地發出了由衷的贊嘆。沒想到,原來寫作文並不難,為自己而寫的作文不僅簡單,而且充滿生命力。

這個男孩長大後就在壹家報社當了記者,由於寫作和選材敏感超人,被主編派駐白宮,後又受聘於《紐約時報》,成為著名的專欄作家,他就是羅素貝克,兩次普利策新聞獎得主,而這個故事就來源於他的獲獎作品《成長》。

4. 怎樣能讓孩子寫好作文

孩子怎麽樣才能寫好作文?孩子作文的不滿意主要有兩點:壹,作文內容空洞;二,作文字數達不到要求,怎樣才能讓孩子寫好作文?

那麽,孩子到底怎樣才能寫好作文呢?

壹。豐富孩子的課余內容讓孩子體驗快樂

孩子寫完作業後,給他玩的時間、看電視的時間。讓孩子在玩和看電視的過程中體驗快樂。玩到孩子玩,到底會有收獲嗎?我想說,其實,孩子獨自玩的時候,他在享受玩的過程。這種享受,本身就是內心的體驗,家長可以讓孩子把這種感受記錄下來。如果孩子和其他同學玩,就是在體驗他的初級人際關系。每個同學,都是不同的個體,各有各的特點。大家在壹起玩的過程中,也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趣事。他們即使鬧矛盾了,也有自己獨到的解決方式。孩子們玩的過程,就是自身成長的生活點滴。家長讓孩子把這種點滴記錄下來。

孩子學會記錄,是寫好作文的基本條件。記錄的事件,好像我們做菜的主料壹樣。

二.更好的訓練孩子的觀察能力讓您的孩子變換視角

怎樣才能訓練呢?家長從日常做起,比如帶孩子去商場,讓孩子看商場的布局,問孩子哪裏的布局不合理;讓孩子看售貨員賣同樣的東西,為什麽有的售貨員賣的東西多,而有的售貨員賣的少呢?帶孩子健身,讓孩子看壹看健身器材有沒有安全隱患等等。這樣,孩子在就提高了註意力,當他寫作文的時候,自曾經認真觀察過的東西就會在不經意間冒上腦海。

還比如,家長帶孩子去爬山,先他先看看山腳下的景物是什麽樣子的,山坡上的景物是什麽樣子的,在山頂上極目遠眺,看到的又是什麽?比如,媽媽在做飯做菜時,先首先需要幹什麽,接著需要幹什麽,最後需要幹什麽。這樣,孩子就會有序地觀察。告訴孩子,任何事物都壹樣,只要妳按照壹定的順序,從遠到近、從外到內、從淺入深,相互比較,就會發現生活中很多東西不同的側面。

孩子有了感受,才能增加作文的內容。

三。更好的拓展孩子的想象思維讓您的孩子延伸空間

怎樣才能拓展呢?假如看到鮮花,家長引導孩子去想,鮮花象征著什麽,為什麽把少年兒童比作花朵?孩子走路摔倒了,家長要給孩子闡釋壹個道理,人生的路上也會有磕磕絆絆,遇到問題妳怎麽辦?摔倒了,要找原因防止下去摔倒,還是爬著不起來等等,

還比如,看到壹顆樹,家長就啟發他去想,這棵樹面對酷暑嚴寒,為什麽還會有這麽強的生命力?這樣,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滲透,就會拓展孩子的想象思維,孩子想象的空間也會逐步擴大。

孩子擴展想象,才能讓作文內容更豐富。

四。更好的增強孩子的表達能力讓您的孩子更加自如

試想,如果孩子的表達能力太差,就算自己有很多想法,那作文也是無從下筆的。所以,我們要增強孩子的表達能力。家庭裏的明主氣氛好壹些,孩子的言論才更加自由。這樣,讓孩子的口頭和筆頭有效地結合起來,他的表達才更加自如。

那麽,增強表達能力有沒有具體的方法?有。比如,孩子在學校發生的壹些事,家長壹定要耐心聽孩子講。如果感覺孩子說得前後顛倒,家長要做必要的提示。如果孩子說得不連貫,家長壹定不要打擊孩子的表達欲望。積極配合孩子,傾聽孩子,就是很好的嘉獎。

還比如,就某壹個話題,家長和孩子可以壹起開辯論會。家長有意和孩子對立,才能更有效地激發孩子的潛力。這樣,孩子不但鍛煉了的口才,還能學會挖掘話題的深度。然後,讓把辯論的焦點作為作文的題目,孩子壹定會更有效地記錄。

孩子表達自如,作文就會信手拈來。

五。更好的豐富孩子的知識層面讓您的孩子有效積累

家長替孩子把關選擇優秀的書、報,讓孩子養成讀書、讀報的好習慣。閱讀的過程中,讓孩子發現好的段落、句子、詞匯,讓孩子摘錄下來。建議家長為孩子備壹些筆記本,然後把筆記本分類,比如"人物描寫類"、"環境描寫類"等等,這樣,天長日久就會匯編成壹個知識庫。

還有,孩子讀完每篇文章、每本書之後,讓他寫讀後感。在寫讀後感的過程中,就是壹次再消化。與此同時,也鍛煉了孩子的總結能力、鑒賞能力,還有自覺關註文本全局的能力。

孩子知識豐富,就會成為好作文的寶庫。

5. 怎樣讓孩子寫好作文

寫好作文有兩個好辦法,壹是多寫,寫多了就會下筆如有神了,壹是多讀,看書多了好的思路就有了。 創新的思維很重要,網上的東西最多看看做參考,不可照抄。

壹、擦亮慧眼,從身邊尋找作文材料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孩子們常常會在拿起筆寫作文的時候,顯得茫然不知所措。孩子們經常會抱怨著:“我沒有東西可以寫”,“我不知道該寫什麽”。在這時,老師的首要任務便是要幫學生找到習作的素材。針對不同的學齡水平,可以區別對待。例如教學中文教材第四冊的班級中,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我拿出了自己心愛的玩具貓,然後用已有的材料指導學生講壹段話,要求根據從頭部到尾部的順序講清楚,讓學生個個有話可說,讓他們覺得作文原來並不難,只要把自己的看到的和感受寫好就行了。此外在看圖寫話上,要求做到先來講,後來寫的過程。這樣壹來,壹方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會話能力,壹方面又幫助學生練筆。其實,文章的素材生活中處處都有,在高學年的班級裏,就要求孩子自己去尋找作文的素材。如:郊外的旅行,學校舉行運動會了,學校組織去工廠參觀訪問了……老師若能有意識地提前給學生輔導,學生當然能學會有目的地觀察生活,去抓住生活中感人的鏡頭。因為這些材料來自大家熟悉的真人真事,同學們也自然而然地會從五彩繽紛的生活中去尋作文的源頭。 二、利用範文,讓孩子學會模仿學會創作 有了材料,不等於就能寫出好的文章,寫作文方法的指導是學生作文的拐杖,對於我們海外學中文的孩子們,我提倡學生模仿和借鑒範文。如今海外學中文的孩子們普遍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1、詞匯缺乏。比如在寫作時形容“開心”的事,通篇都是“開心”,沒有考慮到別的形容詞。 2、句子不通順。在學習中我們的孩子們雖然掌握了壹定量的詞語和句型,但是在碰到寫作時,運用這些詞語和句型的時候,他們往往會先在腦海中構造壹個日文的句式,然後把它翻譯成中文。例如“書我讀了”(正確是“我讀了書”)、“我吃先”、“我走先”等(正確是“我先吃”、“我先走”)。 3、觀察力不夠,描寫不深入。例如在寫人物作文時,對描寫人物特點時,沒有舉例具體說明,缺少人物的心理活動。 針對以上壹些特征,如果選用壹些同年齡孩子的佳作,印發給學生閱讀,對文章中好的手法或好的構思作適當的評點。這麽壹來既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又給不會讀書和寫作的同學作壹點指導。日積月累,他們自然會掌握不少新的形式。 三、多看、多讀、多記,多積累 寫作是壹種創作。要寫好作文的關鍵在於,觀察積累,記憶儲存;從說到寫,推敲修改,多讀勤寫。在教學中,我建議學生們多多閱讀,在條件允許的範圍內,讓學生多收集模範文章和剪報,抄寫和背誦好詞好句好段,讓他們記熟和運用。熟能生巧,經過練習,筆頭熟了,素材多了,寫起文章來也就能得心應手了。海外孩子學中文不是壹個簡單的過程,但我相信只要下定決心肯學,壹定能學好

6. 怎樣才能有效地讓孩子的作文活起來

如何寫好作文

1、好的文章源於生活,寫妳的所見、所聞;寫妳的親身體會;寫出妳的真情實感,這樣的文章,才會生動感人。

2、寫作並非壹朝壹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對當今的應試教育,妳不妨學會壹些技巧。比如,平時多背壹些好的段落、好的開頭及結尾。以備考試用之。

3、多讀書,用心讀,學會借鑒。好的文章、好詞、好句,學會積累。

4、確立新穎、獨特的文章標題。有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堅持寫日記,既能練筆,又積累了素材。

6、學會引用名人名言,引用仙人的詩詞歌賦,使妳的文章更加有說服力。

7、好詞好句的用法,好詞好句用在文章中,能給妳的文章增添色彩,並使文章得以升華。但要恰到好處,不宜過多,過多會顯得華而不實。

8、學會套用,即變通的能力,以不變應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