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句話表達什麽意思啊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句話表達什麽意思啊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句話表達什麽意思啊

花謝花開還是那朵花,但人卻在變化,比喻物是人非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是什麽意思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句詩出自唐代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該詩從女子寫到老翁,詠嘆青春易逝、富貴無常。構思獨創,抒情宛轉,藝術性較高,初唐即受推崇,歷來傳為名篇。

《代悲白頭翁》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好顏色,行逢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壹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這首詩的題目,各個選本都有不同。《唐音》、《唐詩歸》、《唐詩品匯》、《全唐詩》,均作《代悲白頭翁》。《文苑英華》、《樂府詩集》,《韻語陽秋》作《白頭吟》。尤袤《全唐詩話》作《白頭翁詠》。“代”是“擬”的意思,《白頭吟》是樂府舊題,屬《相和歌·楚調曲》,古辭寫壹個女子向遺棄她的情人表示決絕。劉希夷這首詩雖然是擬古樂府,但構思精妙,開拓了全新的意境。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詩的開頭兩句,描繪洛陽城東暮春景色。洛陽是唐代的東都,十分繁華;繁華的都市盛開著艷麗的鮮花,滿城春色,生氣勃勃,令人心醉神往。然而時光易逝,此時的洛陽已是落花季節,桃李紛飛,不知飄向何處。

這兩句是詩的起興。下文表達的對大好春光、妙齡紅顏的憧憬和留戀,對桃李花落、青春易逝的感傷和惋惜,都是由此生發開來的。

“洛陽女兒好顏色”以下十句,寫年輕的洛陽女兒面對漫天飛舞的落花生出無限感慨。洛陽女兒所感傷的,實際上是由大自然的變化而聯想到美的短暫和人的生命的有限。“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表現的是因為春光的流逝而感嘆紅顏易老、生命無常的心理。“松柏摧為薪”句,出自《古詩十九首·去者日以疏》:“古墓犁為田,松柏摧為薪。”“桑田變成海”,指陸地變成海洋,典出《神仙傳·麻姑》:“麻姑自說雲,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這兩句運用比喻,形象地表現世事變化很大。“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則揭示人生易逝、宇宙永恒的客觀規律。“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兩句,以優美、流暢、工整的對句集中地表現青春易老世事無常的感嘆,富於詩的意境,且具有哲理性,歷來廣為傳誦。

“寄言全盛紅顏子”以下十句,概括敘述白頭翁壹生的經歷。白頭老翁曾是壹個美貌少年,從前他也常和公子王孫壹起,在樹下花前歌舞遊樂。“光祿池臺文錦繡”兩句,以歷史上權臣貴戚的豪華奢侈,表現白頭翁曾經歷過的壹段富貴生活。然而,壹旦生病衰老,就無人理睬,三春行樂只好讓給別人了。這壹段通過描寫白頭翁從紅顏到老病、從遊樂到孤苦的生活,不僅表示了詩人對青春紅顏、清歌妙舞的眷戀、向往,對垂老白頭翁的憐憫、同情,同時進壹步抒發了對美的短暫和生命的有限的感慨,從而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和哲理性。

結尾四句點明主旨,收束全詩。“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兩句感嘆美貌的少女轉眼之間將化作白發的老婦,惋惜青春難駐。“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翡”兩句,壹切都如同過眼雲煙,迅速消失了!往日繁華熱鬧的遊樂場所,如今只有幾只離群的鳥雀在清冷的暮藹中發出幾聲淒苦的悲鳴。

鳥尚且如此,人何以堪。末句的最後壹個“悲”字,是此詩的基調。

詩人在《代悲白頭翁》中表現的感情雖然是悲傷的,但並不頹廢,因為詩人在認真地思考著人生,眷戀和憧憬著生活中的美。

時間無情,花謝了可以再開,每年壹度,人卻只能往前走,沒辦法回頭,勸人民珍惜時間。另外這也是壹種心境。是說壹種心境,感嘆每年的自然風景都差不多,然而過去的壹年中發生了很多事,很多東西--比如人的感情,心態--都改變了,正所謂物是人非。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相似的有:

1.物是人非事事休

2.人面不知何處去 , 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年盛開的花朵都很相似,似乎沒什麽變化,而人確年年不同,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改變著。壹般用這個來感慨韶華易逝,物是人非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意思是啥

時光如水般流失,自然的景色還是那個樣子,但是人容顏卻老的很快。不禁心生感慨:青春易老,世事無常。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壹句出自:.

壹、出自

《代悲白頭翁》

作者:劉希夷 唐代

二、《代悲白頭翁》 原文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壹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

三、《代悲白頭翁》賞析

題壹作《白頭吟》,就此相傳為卓文君因司馬相如聘茂陵女子為妾,自嘆白頭而作。古辭主旨多不離青春已逝,而恩愛不在的感慨。劉希夷的這首詩,雖然是由此舊題入手,但卻註入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洛陽女兒好顏色,行逢落花長嘆息。”本詩開頭營造了壹副美景。春天,明媚的陽光,嫩嫩的綠草,身後是古色古香的樓閣,倚在橋上的亭子裏,望著對岸的桃李樹,微風輕輕的吹過,樹上的桃李花紛紛墜落,有的飄向遠際。洛陽女兒看著落花,不知落花將飛入誰家,不由得感到歲月已逝,而發出長長的嘆息。

“洛陽女兒”壹次取自梁武帝《河中水之歌》中“何種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句,現謂“洛陽女兒“為貴族少女”。“洛陽女兒”或已年長,是壹個經歷過歲月磨礪得人了,也許她在嘆息青春已逝,而夫妻恩愛不再;或許她嘆息的是青春已不再,卻很懷念那逝去的美好歲月。歲月如刀,日月如夢,人啊,飄飄渺渺的,就像落花壹樣。也許這兒的“洛陽女兒”是壹個天真爛漫的女孩子,她在嘆息,不知自己將來能覓得怎樣的壹個如意郎君,花落誰家去。少女那種易於憂傷的情緒,惟妙惟肖的展現眼前了。這壹部分詩人以落花起興,構造全篇。

詩人開始了議論,“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今年落花時節自己又老了壹歲,明年花開的時節又有誰會陪著自己呢?對茫茫未來的不可知,充滿了絕望與無奈。這句詩與後來的“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東風”頗為相似。花落花開,年復壹年,而人卻不知所蹤,不知未來。我有壹腔柔情,誰能與我***享?我有壹肚嘆息,又有誰能聽我傾訴?“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時代更替,變化是如此之大。松柏已老,可以當木柴燒了,更聽說曾經的良田,經過歲月的侵蝕,已然變成了海。歲月是消磨壹切的最好武器,滄海桑田,物是人非,美好不再。“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這兩句其意用自南朝宋範雲《聯句》詩雲:“洛陽城東西,長作經年別。昔去雪如花,今來花如雪。”逝去的美好歲月已經捕捉不到了,昔日的古人以不知在何方,徒留自己看著落花嘆息歲月的無情,認識的無奈。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此舉是全詩的點睛之筆,相傳詩人被其舅宋之問所殺,原因就是宋看到了這兩句詩,想據為己有,故害其甥。“歲歲年年”對“歲歲年年”,只是簡單的將兩個詞調換了壹下位置,看似重復,實則不然。“歲歲年年”,“歲歲年年”,時間的無情,歲月的磨練,詩人的無奈躍然紙上。“花相似”對“人不同”,鮮明的映襯出物是人非的滄桑感。每壹年的花是相似的,只是每年看花的人都不壹樣。歲月如水,日復壹日的流淌著。那些逝去的美好已不再,那些淹沒早歲月中的人也早壹沒了痕跡。那份無奈,那份心酸,那份苦痛,都只化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中。人生,也就是如此,無論妳多麽留戀,那份逝去的卻怎麽也回不來了。人啊,只能往前看!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詩人筆鋒壹轉,從“洛陽女兒”轉向了白頭翁。送句忠告給現在風光無限的年輕人,想想並可憐可憐半死的白頭翁吧!曾經的他也是風光無限啊。“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現在青春已逝的白頭翁真真可憐。這兒的白頭翁可以是男的,也可以是女的。曾經的他也是翩翩美少年。與公子王孫同坐壹堂,伴著片片落花欣賞著清歌妙舞,意氣風發。也許曾經的她是青春美少女,或者說是歌女更為貼切,陪侍著公子王孫,紅極壹時。在片片落花中飛舞著,唱著,不知吸引了多少人。參加達官顯貴的酒宴,衣袂飄飄,不知羨煞了多少人。

詩人從盛極壹時的過去又回到了現在。“壹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壹朝病倒,卻是無人問津。到了春天行樂的時節,達官顯貴們身邊不知又是誰?“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美麗的容貌能保持多長時間,曾經的美麗,溫雅壹不復存在,有的只是亂如絲的白發。意謂歲月變遷,人事兩非。“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只看古往今來歌舞之地,人早已不在,只留下黃昏時,壹片淒涼,鳥雀的陣陣悲叫。回顧昔日的美好,只能嘆息了之。 全詩語言通俗易懂,意境深遠。詩的最大特點事用老說少,更添壹份滄桑與無奈》老年的孤苦伶仃與少時的轟動相對比,更加鮮明的寫出了白頭翁的無奈。

詩人寥寥的數筆,卻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深思。

四、作者簡介

劉希夷(約651—?)唐代詩人。壹名庭芝,字延之(壹作庭芝),汝州(今河南臨汝)人。上元(674-676)進士,善彈琵琶。其詩以歌行見長,多寫閨情,辭意柔婉華麗,且多感傷情調。《代悲白頭翁》(壹作《代白頭吟》)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句,相傳其舅宋之問欲據為己有,希夷不允,之問竟遣人用土囊將他壓死。少有文華,落魄不拘常格,後為人所害,死時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傳。代表作有《從軍行》、《采桑》、《春日行歌》、《春女行》、《搗衣篇》、《洛川懷古》和《代悲白頭翁》等。

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相似的詩句

代悲白頭翁 年代:唐 作者:劉希夷 體裁:樂府 洛陽城東桃李花, 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 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 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 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 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 應憐關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 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 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開錦繡, 將軍樓閣畫神仙. 壹朝臥病無相識, 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 須臾鶴發知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 唯有黃昏鳥雀悲! 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岑參《山房春事》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莫回.劉禹錫《石頭城》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題都城南莊》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黛玉《葬花吟》 同來玩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趙嘏 《江樓有感》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歐陽修《生查子》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歐陽修《浪淘沙》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王勃《騰王閣》 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 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 高樓誰與上?長記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還如壹夢中.李煜《子夜歌》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 梧桐半死清霜後,白頭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壟兩依依. 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賀鑄《鷓鴣天》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浪淘沙》其二 李煜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李白·《把酒問月》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李煜《虞美人》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元稹 《離思》 詩詞小築為您解答.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下壹段?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下壹段是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出自唐代詩人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 白頭吟 / 有所思》。

全文: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壹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

譯文:

洛陽城東的桃花李花隨風飄轉,飛來飛去,不知落入了誰家?

洛陽女子有著嬌艷的容顏,獨坐院中,看著零落的桃李花而長聲嘆息。

今年我在這裏看著桃花李花因雕零而顏色衰減,明年花開時節不知又有誰還能看見那繁花似錦的勝況?

世事變幻無常,已經看見了俊秀挺拔的松柏被摧殘砍伐作為柴薪,又聽說那桑田幾度變成了汪洋大海。

故人現在已經不再悲嘆洛陽城東雕零的桃李花了,而今人卻依舊對著隨風飄零的落花而傷懷。

年年歲歲繁花依舊,歲歲年年看花之人卻不相同。

轉告那些正值青春年華的紅顏少年,應該憐憫這位已是半死之人的白頭老翁。

如今他白發蒼蒼,真是可憐,然而他從前亦是壹位風流倜儻的紅顏美少年。

這白頭老翁當年曾與公子王孫尋歡作樂於芳樹之下,吟賞清歌妙舞於落花之前。

亦曾像東漢光祿勛馬防那樣以錦繡裝飾池臺,又如貴戚梁冀在府第樓閣中到處塗畫雲氣神仙。

白頭老翁如今壹朝臥病在床,便無人理睬,往昔的三春行樂、清歌妙舞如今又到哪裏去了呢?

而美人的青春嬌顏同樣又能保持幾時?須臾之間,已是鶴發蓬亂,雪白如絲了。

只見那古往今來的歌舞之地,剩下的只有黃昏的鳥雀在空自悲啼。

這首詩的題目,各個選本都有不同。《唐音》《唐詩歸》《唐詩品匯》《全唐詩》,均作“代悲白頭翁”。《全唐詩》又作“代白頭吟”。《文苑英華》《樂府詩集》《韻語陽秋》作“白頭吟”。尤袤《全唐詩話》作“白頭翁詠”。“代”是“擬”的意思,《白頭吟》是漢樂府相和歌楚調曲舊題,古辭寫壹個女子向遺棄她的情人表示決絕。劉希夷這首詩則從女子寫到老翁,詠嘆青春易逝、富貴無常。構思獨創,抒情宛轉,語言優美,音韻和諧,藝術性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歷來傳為名篇。

劉希夷 (約651-?) 唐詩人。 壹名庭芝,字延之(壹作庭芝),漢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 上元進士,善彈琵琶。其詩以歌行見長,多寫閨情,辭意柔婉華麗,且多感傷情調。《代悲白頭吟》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句,相傳其舅宋之問欲據為已有,希夷不允,之問竟遣人用土囊將他壓死。延之少有文華,落魄不拘常格,後為人所害,死時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傳。

查詢詩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這句對嗎?

正確。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壹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