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黃庭堅《寄題榮州祖元大師此君軒》原文與賞析

黃庭堅《寄題榮州祖元大師此君軒》原文與賞析

王師學琴三十年,響如清夜落澗泉。

滿堂洗凈箏琶耳,請師停手恐斷弦。

神人傳書道人命,死生貴賤如看鏡。

晚知直語觸憎嫌,深藏幽寺聽鐘磬。

有酒如澠客滿門,不可壹日無此君。

當時手栽數寸碧,聲挾風雨今連雲。

此君傾蓋如故舊,骨相奇怪清且秀。

程嬰杵臼立孤難,伯夷叔齊采薇瘦。

霜鐘堂上弄秋月,微風如絲此君悅。

公家周彥筆如椽,此君語意當能傳。

據黃庭堅此詩跋語,可知詩作於元符二年(1099)閏九月。祖元大師,據《榮縣誌·人士第八》說是王庠和王序的從兄,為嘉定寺僧,善琴,能彈東坡《醉翁操》,與山谷極友善。山谷於建中靖國元年(1101)遇赦還,祖元曾遠從榮州追送於“瀘之江安綿水驛”,由此可見他們在蜀交誼之深。祖元在寺種竹,名其軒曰“此君軒”,《晉書·王徽之傳》:“嘗寄居空宅中,便令種竹,或問其故,徽之但嘯詠,指竹曰:‘何可壹日無此君耶!’”祖元因此而名軒,山谷因祖元此君軒成有請而寄題此作。

本詩結構多層次,既要歌頌祖元琴藝之精,又要考慮到題目“此君軒”,不能不寫到竹,歌頌祖元除琴藝外,又不能不寫到祖元胸襟和人品的高超,同時也不能不涉及祖元的行業,層次復雜,如何安排得當,頗不易著墨。本詩頭四句即寫祖元大師琴藝之精,開頭就說“王師學琴三十年”,因為有三十年的琴藝,所以才能達到“響如清夜落澗泉”的效果,山谷常以“夜落澗泉”歌頌琴藝,如《西禪聽戴道士彈琴》便以“幽泉落澗雨瀟瀟”贊美戴道士的琴藝高超,“滿堂洗凈箏琶耳”是說群眾習慣聽俗樂,現在來聽清雅的古琴,必須把那習慣聽嘈雜的箏笛耳洗個幹凈,才能欣賞古琴的雅韻,李肇《唐國史補》卷下:“於頔令客彈琴,其嫂知音,曰:‘三分中壹分箏聲,二分琵琶,絕無琴韻。’”山谷顯然是用這個故事來頌祖元琴藝的。彈到琴曲高妙之處,都希望祖元停手,恐怕琴弦斷了,以後再也聽不到這樣古雅的琴曲了,這是從反面襯托祖元琴藝之高。緊接下面四句是敘述祖元的為人及其行業,原來祖元通星蔔之術,曾以看相算命為生,由於直語觸犯了人家的忌諱,所以托跡“深藏幽寺”,種竹撫琴,古代高人有操星蔔為業的,如漢之嚴君平,魏之管輅等。九至十二句敘述祖元好客高雅,雖然“深藏幽寺”,但為人仍很豪爽,常“有酒如澠”以招待許多客人,當時在此君軒種竹,高不過數寸,然而今天長到連雲之高,挺拔能承受風雨。下面四句再重復寫竹,由於作者也與竹有深厚的感情,因此壹見此竹,便有傾蓋如故的友誼。而竹子在祖元精心的培育下,長得骨相奇怪清秀,於是用了兩個典故。壹是“程嬰杵臼立孤難”,這個故事見於《史記·趙世家》,程嬰為了要把趙氏血脈延續,與公孫杵臼精密計劃,由程嬰以他自己的兒子付與杵臼,卻偽裝出首,結果屠岸賈殺了程嬰的兒子,然後程嬰逃到山中把趙氏孤兒趙武撫養長大以報仇,這是借此典來誇竹之有勁節,能錯節盤根,在最艱苦的情況下也要使自己的幼苗筍子頑強地成長起來。

“伯夷叔齊采薇瘦”,是用孤竹君二子伯夷與叔齊兩弟兄寧采薇而食,乃至餓死,也不食周粟的故事,用以形容竹子的清瘦和勁節,同時孤竹又切合了詠竹,可算壹語雙關,筆墨十分精煉,所以《苕溪漁隱叢話》說它“此雖多用典,善於比喻,何害其為好句也。”十七、十八兩句再度以琴出現,與開頭四句相呼應。“霜鐘堂上弄秋月”,霜鐘,堂名,蔡邕琴曲《秋思》曲之壹,古人認為鐘聲在霜後特別清越好聽,因此善琴的祖元以“霜鐘”名其堂。山谷作此詩時,發揮了高度的想象力,臆想祖元這時該在霜鐘堂上玩月吧,低吟的微風像送著清越的琴韻,竹子聽著琴韻該會感到多麽高興。詩到了這裏,竹子、琴韻、月光已經融合在壹起,交織出壹幅恬美的圖畫。最後兩句“公家周彥筆如椽,此君語意當能傳”。王庠字周彥,《宋史》卷三百七十七有傳。東坡嘗稱他的筆如椽,也就是說要有如椽的文筆如王庠者,才能把竹的幽韻曲曲傳達。山谷自謙愧無如王庠的文才,因為祖元是王庠的從兄,所以稱為“公家周彥”,結尾仍歸到竹。本詩前十六句凡四換韻,每四句壹韻,韻式為平仄、平仄;最後四句凡兩換韻,每兩句壹韻,韻式為仄平;句式錯落有致,平韻、仄韻交替使用,故音節流美,但不浮響。二十句中凡四用“此君”,但不覺其累贅重復,組織功夫是較為純熟而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