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踮腳尖的好處:
1、保護心臟。據測定,雙側小腿肌肉每次收縮時,擠壓出的血量大致相當於心臟搏動壹下壹側心室射出的血量。因此,踮腳能幫助人體下肢血液回流,供給心肌足夠的氧氣,有益心血管健康。
2、鍛煉腿部肌肉。做踮腳尖這個動作時,腓腸肌、比目魚肌、跖肌等8個肌肉會***同參與。腓腸肌強大,短跑、蹦跳時產生的爆發力就大。而鍛煉比目魚肌,可以增加站立、行走、慢跑時的耐受力,非常適合老人。
3、預防痔瘡。踮腳運動可以使肛門的肌肉收縮,並能使直腸靜脈內的血液回流,因此可以緩解痔瘡充血,進而改善痔瘡。
4、補益腎氣。踮腳尖時前腳掌用力,前內側腳掌、足大趾在起支撐作用。而足內側有三條經絡經過前內側腳掌和足大趾: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因此,踮腳尖可按摩足三陰經,溫補腎臟。
二、踮腳尖的壞處:
踮腳雖然簡單,但也要循序漸進,不能用力過猛,否則易導致足跟疼痛。若出現部分位置疼痛,應暫停練習直至好轉。
擴展資料:
日常生活中,可以在合適的場景,通過以下方式練習。
1、站立踮腳尖。身體直立,兩腳並攏,雙手放在身體兩側。慢慢踮起腳,腳趾緊緊抓住地面,身體提升到最高時,將重心從腳尖落到前腳掌,放松身體。最後,落下腳跟,輕撞地面,引發柔和的震蕩,沿兩腿上傳到上半身。
2、踮腳尖走路。30~50步為壹組,壹組過後稍稍休息壹下,再根據自身狀況重復,速度以感覺舒適輕松為宜。初始練習者若不平衡,可扶墻練習。該動作對全身協調性要求較高,高血壓、骨質疏松患者不建議嘗試。
3、坐姿踮腳尖。兩腿微分,大小腿垂直,踮腳尖30~50次。可將兩瓶礦泉水放在大腿上,進行負重練習,速度可自我調節。
4、平躺勾腳尖。平躺,兩腿並攏伸直,將腳尖壹勾壹放,可兩腳壹起做,也可進行單腳練習;每次20~30下,速度可根據自我耐受度調節。如果小腿不適,要停下休息。
人民網-常踮腳尖護心補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