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多吃酸味的食物,如含維生素C的食物和含有機酸的水果,以及糖醋和酸辣類菜肴等。科學研究發現,這些酸味食物中含有某種物質,能夠成倍地提高鈣、鐵、鋅等無機鹽的吸收率。
2、夏天吃苦
夏季天氣炎熱,而苦味的食物,如苦瓜、油麥菜等,具有清熱降火的功效,適量攝取此類食物對身體有益。
3、 秋天養肺
秋季氣候幹燥,天氣轉涼,是滋養肺氣的好時機,可在飲食中適量加入辛辣食物,如姜、蒜等,既可提高免疫力,又可增強血液循環。
4、冬天養腎
冬季天氣寒冷,屬水,主腎經,是滋養腎氣的好時機,因此,此時應多吃壹些口味重的黑色食物,如木耳、黑豆、芝麻等。
擴展資料:
在飲食方面,中國古代非常重視飲食與季節之間的協調,認為這是食養、食治和藥治必須遵循的原則。《黃帝內經·素問》記載“必先歲氣,毋劃無和”,“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始終也,生死之本也,逆則災害生,從之則屙疾不起。”這些治病養生的原則,在飲食方面也必須遵循。
由於食物受季節氣候的影響,古代貯藏食物的方法落後,許多食物無法保鮮和保證質量,因此根據季節選擇不同的食物,有利於保證食物質量和衛生要求。
周代《周禮·天官》對各季節應選的食味有如下記載:“春發散食酸以收斂,夏解緩宜食苦以堅硬,秋收斂吃辛以發散,冬堅實吃鹹以和軟。”與季節相關的還有要註意飲食的溫度。古代醫學家王冰說“春宜涼,夏宜寒,秋宜溫,冬宜熱,此時之宜,不可不順。”
古代的這四時食養經驗直到現在仍然有著現實的意義。如在夏天常吃些清涼消暑的飲食品,可使人有陰涼爽口之感;在冬季多吃溫暖辛辣食物,可促進食欲和刺激體溫,使人感到暖和溫馨。
人民網-四季飲食有講究 教妳每月吃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