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
jūn wèn guī qī wèi yǒu qī?
君 ? 問 歸 ?期 ?未 ?有 ?期,?
bā shān yè yǔ zhǎng qiū chí?
巴 ?山 ? 夜 ? 雨 ? 漲 秋 ? 池。?
hē dāng gòng jiǎn xī chuāng zhú?
何 ? 當 *** ?剪 西 ? 窗 燭,
què huà bā shān yè yǔ shí?
卻 話 ? 巴 ?山 夜 ?雨 ?時。
壹、譯文及解析
(壹)?譯文:
您問歸期,歸期實難說準,巴山連夜暴雨,漲滿秋池。
何時歸去,***剪西窗燭花,當面訴說,巴山夜雨況味。
(二)註釋:
1.寄北:寫詩寄給北方的人。詩人當時在巴蜀(現在四川省),他的親友在長安,所以說“寄北”。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親友的深刻懷念。
2.君:對對方的尊稱,等於現代漢語中的“您”。
3.歸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陜西南部和四川東北交界處。這裏泛指巴蜀壹帶。
5.秋池:秋天的池塘。
6.何當:什麽時候。
7.***:副詞,用在謂語前,表示動作行為是由兩個或幾個施事者***同發生的。可譯為“壹起”。
8.剪西窗燭:剪燭,剪去燃焦的燭芯,使燈光明亮。這裏形容深夜秉燭長談。“西窗話雨”“西窗剪燭”用作成語,所指也不限於夫婦,有時也用以寫朋友間的思念之情。?
9.卻話:回頭說,追述。
二、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客居四川時寄給他妻子的作品。詩的大意說:妳問我回家的日期嗎?還沒有壹定的日期;現在,我所在的巴山壹帶,夜間正下著秋雨,雨水已經漲滿了池塘。什麽時候才能和妳***同坐在西窗下,剪著燭花談心, 再回過頭來詳細追敘今天夜晚這巴山夜雨時的孤寂心情。
詩中用淺顯平淡的語言,含蓄地表達了強烈的思想感情。詩的前兩句寫現實,後兩句寫想象。把客居異地的孤寂情懷,和想象中重逢的歡樂,交織 在壹起來寫,兩相映襯,感情真摯。在李商隱的短詩中,這也是千古傳誦的 名篇之壹。?
三、李商隱簡介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壹,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
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壹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壹生很不得誌。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