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汝陽劉毛筆的蒙恬墓

汝陽劉毛筆的蒙恬墓

蒙恬墓的由來

蒙恬,祖籍齊國人。他的祖父蒙驁從齊國投靠秦昭王,官至上卿,先後多次為將,率軍攻打諸侯國:伐韓,奪取成臯、滎陽兩地,設置三川郡;攻打趙國,占領趙國37座城池;第二次討伐韓國,奪取韓國13座城池;攻魏,奪取魏國20座城池。蒙驁常年為秦國征戰四方,攻城略地,戰功顯赫。蒙驁之子蒙武,曾做過秦始皇的裨將,隨同大將王翦伐楚,大敗楚軍,殺死楚將項燕。之後,蒙武又討伐楚國,俘虜了楚國國王。蒙恬的祖父、父親都屢立戰功,深受秦始皇的信任。

蒙恬少時從師學習獄法,作過獄官,負責文書壹類工作。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因蒙氏家族世代為秦將,富有戰功,蒙恬被任命為秦將。蒙恬率軍攻齊,大敗齊軍,拜官為內史。秦國兼並六國,統壹天下後,國內戰事減少,可以全力對付北方匈奴。於是秦始皇派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占領了河套地區以南大面積的領土,設置了四十四個縣,遷徙內地居民屯墾戍邊。同時,為了防止匈奴的入侵,蒙恬又把北方原來由秦、趙、燕等國各自修建的長城連結起來,並根據地形的起伏變化,因險設固,添造了部分城墻和要塞。這樣,壹道西起臨洮,東至遼東,長達萬裏的長城修築起來了。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萬裏長城”。之後,蒙恬率領大軍渡過黃河,占據陽山,逐步開發北部疆土。

蒙恬率軍駐紮在上郡(今陜西省綏德縣),威震匈奴。蒙恬之弟蒙毅任上卿,隨侍秦始皇左右。蒙氏壹家盛極壹時。蒙恬率軍隊在外,蒙毅運籌帷幄於內,當時的文武大臣沒有人敢與之爭高下。

扶蘇,秦始皇的大兒子,賢能溫厚,體恤民情。當秦始皇大開殺戒,“焚書坑儒”之時,扶蘇挺身而出,勸諫他的父親說:“天下剛剛平定不久,遠方的百姓黔首還很混亂。儒生們都是效法孔聖人的,現在要把他們處以極刑,恐怕人心不服,天下益發不安,請父皇仔細想想吧!”

秦始皇壹聽,怒氣頓生,喝斥道:“反動儒生們壹貫標榜私學,復古亂今,蠶食天下,妳怎麽不過問過問,偏要為他們來求情呢?”於是,秦始皇罰扶蘇離開鹹陽,到上郡去作蒙恬的監軍。扶蘇到了上郡蒙恬軍中,與蒙恬***謀軍機,往來友善,關系密切,交情甚厚。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在東巡途中,因旅途勞頓,突發中暑,病死於沙丘(今河北省平鄉縣東北)。在臨死之前,他囑咐丞相李斯和中車府令(掌管皇帝車馬的官)兼行符璽令(保管皇帝玉璽、分發詔書的官)趙高說:“快寫信給扶蘇,叫他立刻動身回鹹陽。萬壹我好不了,叫他主辦喪事。”詔書寫好之後,還沒有發出去,秦始皇就晏駕了。

秦始皇的死訊只有李斯、公子胡亥(秦始皇的小兒子)和趙高等幾個人知道。李斯等密不發喪,外面連眾大臣也不知道。本來蒙恬的弟弟蒙毅也陪同秦始皇壹道出巡的,隨侍在秦始皇身邊,恰巧在秦始皇病重時,蒙毅受命禱祀山川,暫時離開了秦始皇。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壹顆深埋在秦王朝內部的“定時炸彈”,卻惡性發作起來,那就是混在秦始皇身邊、潛伏在秦王朝心臟的趙高。

趙高原來是趙國貴族的後代,為了報趙國被秦國滅亡的仇恨,他閹割了自身,混入秦宮,當了壹名宦官。由於他善於偽裝,常以假象出現,投機鉆營,投秦王所好,逐步騙取了秦始皇的信任,於是青雲直上,除所任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外,還兼任了公子胡亥的老師,取得了胡亥的好感。由於趙高的弟弟趙成私自處死兩個家奴事發,事情牽扯到趙高。趙高為了保住弟弟趙成的活命,私自放走了趙成。這件事被人告發,秦始皇下令逮捕了趙高,並讓蒙毅審理趙高壹案。蒙毅按律審理,趙高當斬。由於胡亥向秦始皇哭訴求情,秦始皇養癰遺患,最終沒有處死趙高,反而很快又官復原職,為秦帝國的滅亡埋下了禍根,也使趙高和蒙恬兄弟結下了深仇大恨。

秦始皇壹死,趙高頭頂的“泰山”搬掉了。他覺得改朝換代、“興滅國、繼絕世”、為趙國復仇的時機已經成熟,自己可以為所欲為,大顯壹番身手了。於是便懷著仇恨心理,展開了瘋狂的反攻倒算。

首先,他利用秦始皇的玉璽和詔書在手的機會,挑唆年幼的公子胡亥說:“皇上喪前沒有給各王子發詔,而只賜書給長子扶蘇。如果扶蘇襲了帝位,妳連尺寸封地都沒有,怎麽辦呢?”

胡亥說:“父皇在世的時候,就取消了“分封”制,先生提它是什麽意思呢?”

“不!”趙高說:“我的意思是要告訴妳,目前正是抓權的機會。權柄在手,妳就可以號令天下,失去機會,妳就會為人臣下,受制於人。回想壹下昔日商湯殺桀,不為不義;武王伐紂,不為不仁;衛君弒父,實行德治,連孔夫子也拍手稱贊。妳今天如果能先於扶蘇,代父即位,實行“仁政”,恢復“禮治”,那誰還不說妳好啊!”

胡亥果然被趙高說動了心,向他探問奪權的辦法。

趙高說:“這個事不把李斯拉過來,還辦不成,我替妳去說服他。”

於是,趙高找到李斯,說:“陛下死前賜給長子扶蘇的璽書,還沒有發出,現都在胡亥手中,這事誰都不知道,定太子全在丞相和我壹句話,妳說該怎麽辦?”

李斯奇怪地問:“既然陛下賜書長子,咱們作臣子的只有謹遵遺命,為什麽又要議論這個事呢?”

趙高碰了釘子,賊心不死,眼珠“骨碌”壹轉,又想出壹條“毒計”。他裝出關心李斯安危的神情,說道:“君候冷靜地考慮壹下吧,妳的能力是不是比得上蒙恬?功勞是不是比得上蒙恬?深謀遠慮是不是比得上蒙恬?不結怨恨於天下是不是比得上蒙恬?取得長子扶蘇的信賴是不是比得上蒙恬?”

李斯說:“妳說的這五個方面,我都比不上蒙恬。可是妳說這些是何用意呢?”

趙高孤註壹擲地說:“用意很明了,如果扶蘇繼位,壹定要用蒙恬為相,請問君候,那時妳將置身何地?自我受詔教習胡亥以來,深知他“德”、“才”兼備,秦諸公子沒有誰能比得上他的。因此,為使君候不失重任,我想正好趁此機會立胡亥為太子,讓胡亥繼位,望君候三思!”

李斯堅決地說:“我原是上蔡壹個平民百姓,多虧皇上信任,才青雲直上,直至擢升丞相,進爵通候,子孫都是高官厚祿。陛下臨終,又以安危存亡之言叮囑於我,我怎能背叛?請妳再不要說了,免得我得罪了妳!”

趙高壹聽,不禁打個寒顫,只好使出最後壹招,對李斯進行威脅恐嚇說:“妳能隨我的意願,不但能保住爵位,而且不失代代封侯;如若執迷不悟,災禍馬上降臨,不但自身難保,還要累及子孫,何去何從,請君候再仔細思量壹下吧!”

趙高這壹恐嚇,果然見了效。李斯這個人,雖然曾經是秦始皇的得力助手,但他有著濃厚的自私心理,關鍵時刻背叛了秦始皇,最終導致了他自己的毀滅被殺,也導致了大秦帝國的滅亡。

在陰謀家、野心家、反動復辟勢力的總代表趙高的脅迫、威逼下,李斯終於屈服了。本來握有實權,能夠左右局勢,卻顧及自身的利益而放棄鬥爭,屈服於邪惡,結果與趙高、胡亥沆瀣壹氣,助紂為虐,狼狽為奸,上演了壹出歷史上最慘烈、最卑鄙、最骯臟、最令人惋惜的悲劇。真是“壹失足成千古恨”。由於李斯姑息養奸,趙高的陰謀得逞了。他接著偽造秦始皇的詔書,立胡亥為太子,昭告天下,進而立為二世皇帝,又私寫假詔,以“不忠”、“不孝”、“不盡職守”的罪名,派使臣去上郡,逼令扶蘇、蒙恬自殺。隨後,蒙毅也被趙高陷害致死。這就是臭名昭著的“沙丘之謀”。這是趙高壹手導演的顛覆秦始皇政權的壹場令人切齒的政變。

蒙恬死後,其部下親密隨從劉寅,親眼目睹了這壹悲劇的發生。自己跟隨蒙恬征戰多年,深知蒙恬是壹位戰功卓著、光明磊落、親密友善的官長親朋,對於蒙恬蒙冤屈死,劉寅萬分悲憤和痛情。於是,劉寅串聯了同是蒙恬帳下的親密隨從,陽城(今河南商水縣)人陳武和張賢等,把蒙恬和扶蘇的屍體掩埋起來。第二年,即公元前209年,又把蒙恬和扶蘇的屍骨移到了陽城安葬,就是劉寅、陳武、張賢的家鄉地。這就是現在仍存留在河南商水縣舒莊鄉的蒙恬墓和扶蘇墓。劉寅解甲歸田後,就為蒙恬守墓,還把蒙恬的制筆技藝傳承了下來,繼續完成蒙恬未竟的制筆事業,使毛筆文化得到發揚光大、流傳千古。

秦二世元年7月(公元前209年),陽城的貧苦農民900人,被調作戍卒到漁陽(今北京郊區密雲縣)去戍守。在這900人的隊伍裏,有個叫陳勝的人,和陳武同是陽城陳莊村人氏。還有壹個叫吳廣的人,是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他們同被任命為這個900人隊伍的屯長。陳勝和吳廣成了知心朋友。

他們這900人,由兩名身帶利劍的軍官押運,不分晝夜地向漁陽方向趕路,這時正是中原多雨的夏季。他們走到蘄縣大澤鄉(今安徽省宿縣東南劉村集)的時候,正趕上瓢潑大雨,雨水把道路給淹沒了,到處是泥濘壹片。他們只有停下來,等天晴了再走。按照秦朝的法律,誤了日期是要全部殺頭的。陳勝、吳廣計算了壹下時間,無論如何賣命地趕路也是要誤期的,他們這900人都有被殺頭的危險。於是,兩人悄悄地商量對策。陳勝說:“現在繼續趕路,到達後也是送死;想辦法逃跑,被抓住也得死;起來造反,即使奪不了天下,失敗了也頂多是個死。與其等死,還不如起來造反為奪天下而死,這樣死,還死得轟轟烈烈,死得其所!”吳廣也覺得是這個道理。陳勝又說:“秦朝建立以來,天下的老百姓已經被折騰得沒辦法活下去了。這個秦二世胡亥本來是秦始皇的小兒子,不當立,應該繼承皇位的是秦始皇的大兒子扶蘇。公子扶蘇現已被胡亥和趙高害死了,同時遇害的還有蒙恬將軍。他們兩個人的屍骨被俺陳莊村的陳武、劉寅、張賢等幾個人,從上郡運回來了,就安葬在俺村的東邊。老百姓都聽說扶蘇是壹個賢明的人,但還不知道他已經被胡亥害死了。現在,如果我們假借公子扶蘇的名義,起來號召天下,反對殘暴的秦二世,那麽壹定會有許多人起來響應的。”

陳勝的主張,吳廣完全贊成,情願拼出性命,壹幹到底。二人堅信,900壯丁和他們壹樣,都是受苦人,只要招呼壹聲,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都會跟著幹的。於是在陳勝、吳廣的號召下,900戍卒揭竿而起,掀起了歷史上第壹次農民起義。起義軍以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摧枯拉朽,革舊布新,在歷史舞臺上演出了壹場有聲有色、威武雄壯的大戲來。陳勝的隊伍很快發展壯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攻下了蘄縣,然後乘勝進軍,十天左右,連續攻克了铚(今安徽宿縣西南)、酂(今河南永城縣西)、譙(今安徽亳縣)、苦(今河南鹿邑縣)、柘(今河南柘城縣北)五座縣城。當打到陳縣(今河南省淮陽縣)的時候,起義軍已經發展到擁有七百輛戰車、壹千多名騎兵、幾萬名步兵的大部隊。陳勝在陳縣稱了王,國號“張楚”。壹場轟轟烈烈、波瀾壯闊的農民起義烈火就在蒙恬和扶蘇的埋葬地迅速地燃燒起來,並成為燎原之勢。起義軍勢如破竹,銳不可當,壹直打到了離鹹陽(當時秦朝的都城)只有100多裏地的戲亭(今陜西省臨潼縣境內),使秦二世的反動統治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後來又在劉邦和項羽的繼續攻伐下,終於在秦二世三年,即公元前207年,推翻了秦二世暴政,秦王朝壽終正寢。秦二世胡亥從繼位到滅亡僅存續了短短的三年時間,由秦始皇創建的大秦帝國就斷送在了短命的二世胡亥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