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我要去學琴。爸爸說他回來早,鑰匙他帶著。等我們回來,已經八點多了。我們敲了壹會門,沒人開。媽媽自言自語地說:“怎麽還不回來,明明知道我們八點多回來。”沒辦法,我和媽媽就站在黑洞洞的樓道裏等。
半個小時過去了,還不見爸爸回來。媽媽急了,狠狠地踹了門壹腳。我心想:“沒有人,妳踹門有什麽用。”沒想到這壹腳真管用,門居然開了,爸爸睜著惺忪的睡眼站在門口。 壹向不愛發脾氣的媽媽急了,雙手叉腰沖爸爸喊:“妳幹嘛呢?我們在外面等了妳半個多小時!”
“我睡著了。”
“妳睡著就有理了?!”
“我又不是故意的。”
“說的輕松,妳為別人想過嗎?妳每次十二點回來,我也等著給妳開門,妳倒好,就這壹次妳就睡著了,就想妳自己!”
“我不就是睡著了嗎?幹嘛扣這麽大的‘帽子’?”
“我說錯了嗎?”
我站在旁邊睜大眼睛看他們說個沒完,就輕輕拽了壹下爸爸的衣服,爸爸不作聲了。屋裏的氣氛特別沈悶,爸媽誰也不理誰。
過了壹會兒,坐在床邊的爸爸好像是認識到自己錯了,站起來說:“要不我給妳們倆磕壹個。”媽媽還是不依不饒:“磕壹個也是應該的!”爸爸沖我說:“女兒,拿墊子來。”我想了想說:“磕就磕唄,還拿墊子幹什麽?”我和爸爸都笑了起來,媽媽也情不自禁地笑了。這場風波總算風平浪靜了。
後來我想:家庭成員之間應該互相理解,多替別人著想,那麽每壹個家庭就會溫馨、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