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何處無芳草”的下壹句是:墻裏秋千墻外道。
壹、原文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裏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二、譯文
春天將盡,百花雕零,杏樹上已經長出了青澀的果實。燕子飛過天空,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但不要擔心,到處都可見茂盛的芳草。圍墻裏面,有壹位少女正在蕩秋千,墻外的行人都可聽見。少女發出動聽的笑聲,慢慢地,圍墻裏邊的笑聲就聽不見了,仿佛多情的自己被無情的少女所傷害。
三、出處
宋·蘇軾《蝶戀花·春景》
擴展資料:
本詞是傷春之作。蘇軾長於豪放,亦最擅婉約,本詞寫春景清新秀麗。同時,景中又有情理,我們仍用“何處無芳草(知音)”以自慰自勉。作者的“多情卻被無情惱”,也不僅僅局限於對“佳人”的相思。本詞下片所寫的是壹個愛情故事的片段,未必有什麽寄托。《花草蒙拾》指出本詞與風格婉約的柳永詞不相上下。
綜觀全詞,詞人寫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後者也可以算是壹種特殊的景觀。詞人意欲奮發有為,但終究未能如願。全詞真實地反映了詞人的壹段心理歷程,於清新中蘊涵哀怨,於婉麗中透出傷情,意境朦朧,韻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