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屈原故裏八怪

屈原故裏八怪

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誕生地———湖北秭歸縣樂平裏,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既有絕妙的人文景觀,又有奇特的遺風趣俗。樂平裏的風土人情、屈原遺址、景物遺俗均與屈原相關聯,而且妙趣橫生,膾炙人口。流傳有“八怪”。

壹、端午戶戶掛香艾

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漢語大字典》註:“艾蒿,菊科,多年生草本,葉子分裂成羽狀,有香氣。葉入藥,溫經脈。制成艾絨,用來灸病”。每年的五月初五淩晨,樂平裏人家家戶戶采割“露水艾”在門頭、窗榻上懸掛壹束束用紅紙條紮成的艾苔,甚至在臥席底下塞幾棵艾苔,使室內彌漫壹股藥香味。端午節,時值初夏,正是毒蟲開始活動繁殖的疾病多發季節,熏艾葉,不僅令人醒腦提神,而且能驅蟲治病。

二、牛不用繩聽人擺

耕牛犁田不用鼻繩是樂平裏的壹大怪事。《歸州誌》載:“此鄉牛不需繩引,如售至別鄉,亦僅三日,自後非用繩不利,如他鄉牛入三閭(樂平裏舊稱三閭)之境,過三日後亦不必引繩,而自然貼服。噫?∏?公忠可格天下,誠能動物,至今二千余載矣?畢啻?屈原離家赴鄒都,剛啟程,挑書的繩子便壓斷了,屈原令書童找壹正在犁田的農夫借牛鼻繩作捆書箱用,說今後樂平裏的牛耕田不必用鼻繩了。樂平裏的牛被稱為“靈牛”,為此流傳有“樂平裏的牛———聰明畜牲”的歇後語。

三、喪葬均用紅棺材

樂平裏人辭世後都用紅漆棺材的安葬習俗與三閭大夫屈原有關。傳說屈原投汨羅而死,神魚負屍至秭歸,樂平裏父老鄉親憐惜屈原壹生赤膽忠心,遂用紅棺材將屈原盛殮禮葬。秦王得知,派人至樂平裏查問,鄉民擡出百余口紅棺,秦使無法辨認哪口是屈原紅棺而無功而返。此後,樂平裏人去世後遂用紅棺,即通常所說“紅棺葬”。

四、古井當作梳妝臺

樂平裏的伏虎山腰有壹古井,名為照面井,為山間八景之壹。井臺上有清鹹豐十年“照面井”石碑。“預白遐邇人等,此乃屈公遺井……”此井冬暖夏涼,四季常流,井水粼然如鏡,清甜可口。傳說為屈原洗梳照面之地。從古至今,來樂平裏旅遊觀光的中外遊客在此小憩的同時,以井照面,以水洗面,梳妝打扮。井周圍的父老鄉親在飲用井水的同時,也在此井梳妝打扮。相傳,此井照面可辨忠奸,以此井洗面可美容,飲用可長壽。

五、石洞書聲千古在

《歸州誌·山水》載:“州城東北百二十裏三閭鄉,相傳屈原讀書洞,遺址尚存。”讀書洞又名“洞辟書堂”,為歸州八景和三閭八景之壹。洞頂有參差不齊,形態各異的倒懸鐘乳石,洞中有石凳石幾,傳說為屈原幼時讀書吟詩和著述《離騷》之處。千百年來,在洞中可聞抑揚頓挫、如吟如誦的朗朗之聲,已成為樂平裏千古之謎。洞旁立有郭沫若夫人於立群題寫的“書洞”石碑。

六、男女老少趕詩賽

端午節在樂平裏又稱“詩人節”。每至端午,山上山下的男女老少紛紛匯聚樂平裏,搭設詩臺,賽詩作詞,詠詩作對,熱鬧非凡。熟背《離騷》等楚辭是樂平裏小學生的必修課。以農民為主體的“騷壇詩社”則更勝壹籌,《歸州誌》記載?骸扒?原誕生地樂平裏詩風特盛,明清時代有好詩者結社騷壇”。詩社社員們將每年端午詩賽的詩稿收集整理編輯,現已出版詩集十多冊。

七、屈原當作神仙拜

相傳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屈原投身汨羅的祭日。在端午節這天樂平裏人采葦葉包粽子,喝雄黃酒,同時在自家的神龕下燒香拜祭,叩首祈禱,呼喚“我哥田”,詠唱“招魂曲”。有的人登上樂平裏屈原廟焚紙燒香,跪拜屈原,祈求太平。屈原廟的守廟人在端午節的早晨開始,為各家各戶送“端陽符”,意為家家戶戶保平安。

八、無鼓鼓聲響天外

樂平裏有壹條小溪名叫響鼓溪,溪邊有壹座峭壁懸巖名叫響鼓巖,巖上有壹石臺名叫擂鼓臺。響鼓巖、擂鼓臺分別為樂平裏“八大景”之壹。傳說為屈原當年招兵抗秦的擊鼓之處。至今此處壹年四季鼓聲不斷,山巖之下鼓聲回蕩,相隔兩三裏外鼓聲仍清晰可辨,此山巖無鼓自有擊鼓聲又為樂平裏壹大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