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師德教育案例分析篇1
財財,我們班新來的壹位男孩,剛來園時,整天哭哭啼啼,基本上聽不懂老師的話,語言表達能力也很差(舌頭動過手術,而且是從安徽來的)其余的能力也很差,屬於發展遲緩壹類,喜歡用打、抓、掐等方式與同伴交往,父母特別寵,在家不聽任何人。 針對這樣的孩子,我們在教育、感化的同時,要考慮幼兒的接受能力,要循序漸進,這樣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記得每次畫畫塗色時,財財用蠟筆糊亂壹下,被他氣得受不了,此時,我們並沒有反復嘮叨,反而說:?今天有進步,以後能用壹個顏色塗就好了。?這就是引導幼兒進?門檻?,這裏的?門檻?就是?能塗壹個顏色。?而每次說話只要求壹個字、詞都行,不要求說完整的話。對其要求適度,幼兒容易接受,也容易做好。
幼兒園師德教育案例分析篇2
每個班上課總有幾個調皮的學生。其實他們很聰明,性格活潑,就是自控力較差。我這學期班裏來了壹個班插班生叫李平洋,他特別的調皮、好動,而且這個孩子往往會出現壹些意想不到的狀況,對於他的不聽話或是故意搗亂,我都是?冷處理?,在課堂中他註意力容易走神,自我控制能力較差。開始時,我對他說教,有時下課後懲罰他留在活動室裏不許出去玩,為的是讓他能夠提醒自己,下次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要先想壹想該不該做、讓他有壹個正確的判斷能力,但收效甚微。後來有的時候,我說他他根本不理我。有壹天,當他上課又不遵守紀律的時候,我就安靜的看著他;他練習操作的時候,我經常走到他的身後,默默地看著他練習;下課的時候我叫住他,問他上課的內容,以後上課多註意然後就讓他走了。之後我發現,他在課堂中都會很認真的聽,雖然還是不會積極主動的回答問題,但我相信他會改變的。沈默有時也是壹種力量;沈默有時更能使孩子明白老師的心。
幼兒園師德教育案例分析篇3
今天我和孩子們去操場玩皮球,走到沙坑旁,他們又停下了腳步,忽然我看見明明抓起壹把沙,高高舉起說是遲那時快,我立即沖過去把明明旁邊的幼兒抱走。這是我腦海中閃過壹個念頭,與其讓孩子們好奇與期待,不如滿足讓他們好好滿足壹下。我決定把今天的戶外活動內容改成玩沙。
我為他們提供了各種工具,大小不壹的罐子,當然也少不了 安全教育 ,通過講 故事 《小熊的眼睛進沙子了》,叮囑他們不能揚沙。?寶寶,找壹件妳喜歡的工具去玩吧!?話音剛落,孩子迫不及待的去選工具了。孩子們壹次又壹次的嘗試,有的孩子用籮筐挖沙,開始挖不起來,嘗試了幾次以後他們改用大勺子,他們歡喜的跳了起來。看著他們專註的神情,我不由想到了陳鶴琴說的:?讓孩子自己在做中學,在做的過程中去取得直接的 經驗 ,去獲取新的知識。?
幼兒園師德教育案例分析篇4
每壹個班的孩子都會有幾個調皮、好動的。而且這些孩子往往總是會出現壹些成人意想不到的狀況,對於他們的?不聽話?或是?故意搗亂?,成人有時就會急於的去批評孩子,特別是對於那些平時就很淘氣的孩子,更是不會仔細去詢問、去觀察,而不問青紅皂白的批評壹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