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納蘭性德譯文及註釋如下:
浣溪沙原文:身向雲山那畔行,北風吹斷馬嘶聲,深秋遠塞若為情!壹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古今幽恨幾時平!
作品註釋
1、浣溪沙:詞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四十二字,五平韻。
2、那畔:那邊。
3、“北風”句:謂北風的吼聲使馬嘶聲也聽不到了。
4、若為:怎為。
5、荒戍壘:荒涼蕭瑟的營壘。戍:保衛。
作品譯文:
向著北方邊疆壹路前行,凜冽的北風吹散了駿馬的嘶鳴,教人聽不真切。在遙遠的邊塞,蕭瑟的深秋季節,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夕陽下,荒煙飄在廢棄的營壘和關隘上,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來金戈鐵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創作背景:康熙二十壹年(1682年)八月,納蘭受命與副都統郎談等出使覘梭龍打虎山,十二月還京,此篇大約作於此行中,抒發了奉使出塞的淒惘之情。
作者簡介: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清順治十壹年十二月十二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滿洲正黃旗人,清朝政治人物、詞人、學者。權臣明珠之子。納蘭氏,字容若,號飲水、楞伽山人。室名通誌堂、淥水亭、珊瑚閣、鴛鴦館、繡佛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