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榴花》詠石榴詩鑒賞
韓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青苔落絳英。
榴花,即石榴花。石榴,漢武帝時張騫自西域城國安石榴傳入內地,故名安石榴。原產伊朗及其附近地區,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夏日開花,花常呈橙紅色,亦有黃色或白色。果實如球形,熟則色紅而開裂。根皮都可入藥,又有丹若、塗林等名。據《西京雜記》載:“初修上林苑,群臣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安石榴十株。”《爾雅翼》:“石榴,或雲本生西域,張騫使外國得之。”古人詠石榴詩文很多。梁元帝有《賦得石榴詩》描述石榴的出處與花葉果形象生動。“塗林未應發,春暮轉相催,燃燈疑夜火,連珠勝早梅。西域移根至,南方釀酒來。葉翠如新剪,花紅似故栽。還憶河陽縣,映水珊瑚開。”晉·潘尼《安石榴賦》稱“安石榴者天下奇樹,九州之名果。”到了唐代,很少見詠於初唐詩人筆下,到中唐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篇什中才重現異彩。元稹《感石榴二十韻》說:“何年安石國,萬裏貢榴花。迢遞河源道,因依漢使槎。酸辛犯蔥嶺,惟悴涉龍沙。初到標珍木,多來比亂麻。深拋故園裏,少種貴人家。”可見,隨著時代變遷,石榴也由上苑珍品,流落民間為可見之物。
韓愈這首詠石榴花詩系《題張十壹署旅舍三詠》中之壹。約作於元和元月五月江陵。當時韓愈被貶為江陵法曹參軍。詩的第壹句“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描繪的是五月間,石榴花開,壹片火紅,鮮艷奪目,盛開榴花同時也有衰而落者,在枝葉間不時地可以看到花落而後開始坐果的“子初成”。這正是由花而果的轉換時期。“可憐此地無車馬”語氣由平緩敘述轉而為長聲嘆息。可惜可嘆這般美好景象無人前來觀賞。“顛倒青苔落絳英”。七零八落的紅紅石榴花顛倒在青青苔蘚之上,無聲無息。題目曰榴花,第壹句中雖有“子初成”,但“落絳英”壹語又照應首句中榴花,可以說語意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