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勸學》原文及翻譯

《勸學》原文及翻譯

《勸學》原文是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_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_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_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壹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壹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勸學的譯文是君子說:學習就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就是從藍草中提取的,卻比藍草的顏色還要青,冰,就是水凝固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木材筆直,合乎墨線,(如果)它把烤彎煨成車輪,(那麽)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的標準了,即使再幹枯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就是因為經過加工,使它成為這樣的,所以木材經過墨線量過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制品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檢查反省自己,那麽他就會聰明多智,而行為就不會有過錯了,我曾經整天發思索,(卻)不如片刻學到的知識(多),我曾經踮起腳遠望,(卻)不如登到高處看得廣闊,登到高處招手,胳臂沒有比原來加長,可就是別人在遠處也看見,順著風呼叫,聲音沒有比原來加大,可就是聽的人聽得很清楚,借助車馬的人,並不就是腳走得快,卻可以行千裏,借助舟船的人,並不就是能遊水,卻可以橫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壹般人沒什麽不同,(只就是君子)善於借助外物罷了,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就從這兒興起了,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就從這兒產生了,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那麽就會達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聖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積累壹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裏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駿馬壹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就在於不停地走,(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麽)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麽)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鍵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這就是由於它用心專壹啊,螃蟹有八只腳,兩只大爪子,(但就是)如果沒有蛇、蟮的洞穴它就無處存身,這就是因為它用心浮躁啊。

《勸學》是先秦時期荀子創作的論文說,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壹說時人相尊而號為卿),戰國末期趙國人,兩漢時因避漢宣帝詢名諱稱“孫卿”,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時代百家爭鳴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