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李豐字安國文言文閱讀

李豐字安國文言文閱讀

1. 死灰復燃文言文翻譯

很高興為您解答。

死灰復燃原文:

禦史大夫韓安國(字長孺),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為中大夫。吳楚反時,孝王使安國及張羽為將,。。安國持重,以故吳不能過梁。吳楚已破,安國、張羽名由此顯。。。其後安國坐法抵罪,蒙獄吏田甲辱安國。安國曰:‘死灰獨不復然(燃)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無何,梁內史缺,漢使使者拜安國為梁內史,漢使使者拜安國為梁內吏,起徒中為二千石,田甲亡走。

譯文:

禦史大夫韓安國,是梁國成安縣人,……侍奉梁孝王,擔任中大夫。吳楚七國叛亂時,梁孝王派韓安國和張羽擔任將軍,……韓安國穩固防守,因此吳軍不能越過梁國的防線。吳楚被打敗後,韓安國和張羽的名聲從此顯揚。……後來韓安國因犯法被判罪,蒙縣的獄吏田甲侮辱韓安國。韓安國說:“死灰難道就不會復燃嗎?”田甲說:“要是再燃燒就澆滅它。”過了不久,梁國內史的職位空缺,漢朝廷派使者任命韓安國為梁國內史,從囚徒中起家擔任二千石級的官員。田甲棄官逃跑了。

來源:百度百科

網址:/view/45583

祝妳學習進步,不懂得可以追問哦。

望采納。

2. 閱讀下面壹段文言文,完成5—10題

5.C

6.A

7.D

8 (1)韓安國說:“田甲不回來就任,我就要夷滅妳的宗族。”田甲便脫衣露胸前去謝罪。

(2) 漢朝和匈奴和親,大抵都過不了幾年匈奴就又背棄盟約

(3)漢軍到幾千裏以外去爭奪利益,那就會人馬疲憊,敵人就會憑借全面的優勢對付我們的弱點

5.C(領兵前往)

6.A(均為介詞“在”;B連詞“因為”/介詞“用”;C代詞“他”/代詞“他們”;D助詞“的”/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7.D(韓安國關於土地和人口的觀點是對漢軍攻打匈奴是否有利的分析,不是敘述匈奴目前的狀況)

8 (1)韓安國說:“田甲不回來就任,我就要夷滅妳的宗族。”田甲便脫衣露胸前去謝罪。

(2) 漢朝和匈奴和親,大抵都過不了幾年匈奴就又背棄盟約(“率”“復”“倍”各1分,全句意思1分)

(3)漢軍到幾千裏以外去爭奪利益,那就會人馬疲憊,敵人就會憑借全面的優勢對付我們的弱點(“罷”“全”“制”“敝” 各1分,全句意思1分)

附文言文翻譯:

禦史大夫韓安國,是梁國成安縣人,後適居睢陽。曾經在鄒縣田先生之處學習《韓非子》和雜家的學說。事奉梁孝王,擔任中大夫。吳楚七國叛亂時,梁孝王派韓安國和張羽擔任將軍,在東線抵禦吳國的軍隊。因為張羽奮力作戰,韓安國穩固防守,因此吳軍不能越國梁國的防線。吳楚叛亂平息,韓安國和張羽的名聲從此顯揚。

後來韓安國因犯法被判罪,蒙縣的獄吏田甲侮辱韓安國。韓安國說:“死灰難道就不會復燃嗎?”田甲說:“要是再燃燒就撒壹泡尿澆滅它。”過了不久,梁國內史的職位空缺,漢朝廷派使者任命韓安國為梁國內史,從囚徒中起家擔任二千石級的官員。田甲棄官逃跑了。韓安國說:“田甲不回來就任,我就要夷滅妳的宗族。”田甲便脫衣露胸前去謝罪。韓安國笑著說:“妳可以撒尿了!像妳們這些人值得我懲辦嗎?”最後友好地對待他。

建元年間(前140-前135),武安侯田蚡擔任漢朝太尉,受寵幸而掌大權,韓安國拿了價值五百金的東西送給田蚡。田蚡向王太後說到韓安國,皇上也常說韓安國的賢能,就把他召來擔任北地都尉,後來升為大司農。閩越、東越互相攻伐,韓安國和大行王恢領兵前往。還沒有到達越地,越人就殺死了他們的國王向漢朝投降,漢軍也就收兵了。建元六年(前135)武安侯田蚡擔任丞相,韓安國擔任禦史大夫。

匈奴派人前來請求和親,皇上交由朝臣討論。大行王恢是燕地人,多次出任邊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況。他議論說:“漢朝和匈奴和親,大抵都過不了幾年匈奴就又背棄盟約。不如不答應,而發兵攻打他。”韓安國說:“派軍隊去千裏之外作戰,不會取得勝利。現在匈奴依仗軍馬的充足,懷著禽獸般的心腸,遷移如同群鳥飛翔,很難控制他們。我們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開疆拓土,擁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強大,從上古起他們就不屬於我們的百姓。漢軍到幾千裏以外去爭奪利益,那就會人馬疲憊,敵人就會憑借全面的優勢對付我們的弱點。況且強弩之末連魯地所產的最薄的白絹也射 *** ;從下往上刮的強風,到了最後,連飄起雁毛的力量都沒有了,並不是他們開始時力量不強,而是到了最後,力量衰竭了。所以發兵攻打匈奴實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們和親。”群臣的議論多數附合韓安國,於是皇上便同意與匈奴和親。

3. 《死灰復燃》古文翻譯

原文韓安國(字長孺)事梁孝王為中大夫,後“坐法抵罪,蒙獄吏田甲辱安國。安國曰:‘死灰獨不復然(燃)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無何,梁內史缺,漢使使者拜安國為梁內史,起徒中為二千石,田甲亡走。

韓安國為梁孝王做事時任職中大夫,後來犯了法去抵罪。安國受到獄吏的侮辱(蒙:受到)。安國說:死灰難道就不會復燃嗎?田甲說:燃我就馬上用水澆滅它。過了沒多久,梁孝王缺壹個內史,漢朝派遣使者讓安國當梁內史(第壹個使:派遣。第二個使者做名詞),開始就有兩千石俸祿(中為兩千石漢代官吏秩祿等級 中:滿的意思可不翻譯 起徒:壹開始),田甲逃亡(亡走:逃亡)。

4. 閱讀下面壹段文言文(9分)禦史大夫韓安國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

答案小題1D小題1D小題1B小題1(1)我們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開疆拓土,擁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強大,從上古起他們就不屬於我們的百姓。

(2)士人因此也對他很稱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認為他是治國之才。 答案解析小題1D項“怪”,覺得奇怪。

小題1②句與“為人多大略”無關,⑤句“陰使聶翁壹為間”並非出自韓安國的謀劃。小題1B項在匈奴請求和親的問題上,大行王恢強調和親之弊,和韓安國的意見並不統壹。

小題1略參考譯文:禦史大夫韓安國,是梁國成安縣人。侍奉梁孝王,擔任中大夫。

吳楚七國叛亂時,梁孝王派韓安國擔任將軍,韓安國穩固防守,因此吳軍不能越過梁國的防線。吳楚叛亂平息,韓安國的名聲從此顯揚。

後來韓安國因犯法被判罪,蒙縣的獄吏田甲侮辱韓安國。韓安國說:“死灰難道就不會復燃嗎?”田甲說:“要是再燃燒就撒壹泡尿澆滅它。

”過了不久,梁國內史的職位空缺,漢朝廷派使者任命韓安國為梁國內史,由囚徒(直接)擔任二千石級的官員。田甲棄官逃跑了。

韓安國說:“田甲不回來就任,我就要夷滅妳的宗族。”田甲便脫衣露胸前去謝罪。

韓安國笑著說:“妳可以撒尿了!像妳們這些人值得我懲辦嗎?”最後友好地對待他。 建元六年,韓安國擔任禦史大夫。

匈奴派人前來請求和親,皇上交由朝臣討論。大行王恢議論說:“漢朝和匈奴和親大抵都過不了幾年匈奴就又背棄盟約。”

韓安國說:“現在匈奴依仗軍馬的充足,懷著禽獸般的心腸,遷移如同群鳥飛翔,很難控制他們。我們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開疆拓土,擁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強大,從上古起他們就不屬於我們的百姓。

漢軍到幾千裏以外去爭奪利益,那就會人馬疲憊,敵人就會憑借全面的優勢對付我們的弱點。況且強弩之末連魯地所產的最薄的白絹也射 *** ,發兵攻打匈奴實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們和親。”

於是皇上便同意與匈奴和親。元光元年,雁門郡馬邑城的豪紳聶翁壹通過大行王恢告訴皇上說:“匈奴剛與漢和親,親近信任邊地之民,可以用財利去引誘他們。

”於是暗中派遣聶翁壹做間諜,逃到匈奴,對單於說:“我能殺死馬邑城的縣令、縣丞等官吏,將馬邑城獻給您投降,財物可全部得到。”單於很看重並信任他,認為他說的有道理,便答應了聶翁壹。

聶翁壹就回來了,斬了死囚的頭,把他的腦袋懸掛在馬邑城上,假充是馬邑城官吏的頭,以取信於單於派來的使者。 說道:“馬邑城的長官已經死了,妳們可以趕快來。”

於是單於率領十余萬騎兵穿過邊塞,進入武州塞。正在這個時候,漢王朝埋伏了三十多萬軍隊,隱藏在馬邑城旁邊的山谷中。

禦史大夫韓安國擔任護軍將軍,諸位將軍都隸屬護軍將軍。互相約定,單於進入馬邑城時漢軍的伏兵就奔馳出擊。

當時單於軍隊距離馬邑城還有壹百多裏,將要搶奪劫掠,可是只看見牲畜放養在荒野之中,卻見不到壹個人。單於覺得很奇怪,就攻打烽火臺,俘虜了武州的尉史,想向尉史探問情況。

尉史說:“漢軍有幾十萬人埋伏在馬邑城下。”單於回過頭來對左右人員說:“差點兒被漢所欺騙!”就帶領部隊回去了。

韓安國為人有大韜略,他的才智足夠迎合世俗,但都出於忠厚之心。他所推薦的都是廉潔的士人,比他自己高明。

在梁國推薦了壺遂、臧固、郅他,都是天下的名士。士人因此也對他很稱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認為他是治國之才。

韓安國在元朔二年去世。

5. 文言文翻譯

死灰復燃 ( sǐ huī fù rán )

解釋 死灰:燒余的灰燼;復:再,重新。冷灰重新燒了起來。比喻失勢的人重新得勢。也比喻已經停止活動的事物又重新活動起來。

原文:其後安國坐法抵罪①,蒙獄吏田甲辱安國。安國曰:“死灰獨不復然乎②?”田甲曰:“然即溺之③。”居無何④,梁內史缺,漢使使者拜安國為梁內史,起徒中為二千石⑤。田甲亡走⑥。安國曰:“甲不就官,我滅而宗⑦。”甲因肉袒謝⑧。安國笑曰:“可溺矣!公等足與治乎⑨?”卒善遇之。

譯文:後來韓安國因犯法被判罪,蒙縣的獄吏田甲侮辱韓安國。韓安國說:“死灰難道就不會復燃嗎?”田甲說:“要是再燃燒就撒壹泡尿澆滅它。”過了不久,梁國內史的職位空缺,漢朝廷派使者任命韓安國為梁國內史,從囚徒中起家擔任二千石級的官員。田甲棄官逃跑了。韓安國說:“田甲不回來就任,我就要夷滅妳的宗族。”田甲便脫衣露胸前去謝罪。韓安國笑著說:“妳可以撒尿了!像妳們這些人值得我懲辦嗎?”最後獄卒友好地對待他。

6. 張文謙傳文言文全文準確翻譯

張文謙,字仲謙,是邢州沙河人。他幼年聰明,才思敏捷,記憶力強,和太保劉秉忠是同學。忽必烈(還沒有成為元世祖)住在潛邸(皇儲未正名時居住的宅第,取“潛龍勿用”意)的時候,受封邢州的土地,劉秉忠推薦張文謙,說他可以被任用。丁未年,忽必烈召見張文謙,張應答很合忽必烈的心意,於是忽必烈命令他做王府的書記官,壹天天地被重用。邢州處於要道,剛開始忽必烈把這裏的二千戶百姓分給功勛之臣做食邑,每年派人去監督征收糧食錢財,這些人都不知道安撫、治理老百姓,各種各樣的征收名目繁多,百姓不能忍受這樣的政令。有人向王府訴苦。文謙和秉忠對忽必烈說:“現在百姓生活困頓,沒有哪處比邢州更厲害的了。為什麽不選派人去治理這地方,要求他治出成效,使得各地都能夠效法邢州,那麽天下都受到您的恩賜了。”在此情況下忽必烈就挑選身邊的侍臣脫兀脫、尚書劉肅和侍郎李簡壹起去。三個人到了邢州,同心協力地治理,清除貪官,革滅豪強,流亡在外的百姓又都回來了,不到壹個月,人口增加了十倍。因為這件事忽必烈更加看重儒生,任用他們當官,這都是從張文謙開始的。

辛亥年,憲宗即位。文謙和秉忠屢次把當時應該放在首位的事務說給忽必烈聽,忽必烈都壹壹照做。忽必烈征討大理國,國主高祥違抗命令,殺了忽必烈的信使逃亡而去。忽必烈大怒,將要屠殺城中百姓。文謙和秉忠、姚樞進諫說:“殺了使者違抗命令的是高祥啊,這不是百姓的罪過,請您原諒他們。”在這樣的情況下大理的百姓靠他們的話全部存活下來。己未年,忽必烈帶領軍隊攻打南宋,文謙和秉忠說:“大王的軍隊,重在征討,不在戰鬥,對南宋百姓應該壹樣用仁義對待,不能濫殺無辜。”忽必烈說:“希望大家壹起遵守這樣的諾言。”進入南宋境內以後,忽必烈分別命令各將領不要胡亂殺人,不要燒人房屋,所獲得的俘虜全都放掉。

中統元年,忽必烈即位為元世祖,設立中書省,首先任命王文統為平章政事,張文謙為左丞相。張文謙幫助元世祖建立朝綱,講解利害,把安撫國家、方便人民作為自己的重要任務。元世祖的命令壹出,天下就有太平的希望。但是王文統向來嫉妒賢能,朝中謀劃商議的時候,屢次否定對方的意見,王積怨不能平息。(文統為人忌刻,初立中書時,張文謙為左丞。文謙素以安國利民自負,故凡講論建明,輒相可否,文統積不能平,思有以陷之,文謙竟以本職行大名等路宣撫司事而去。《王文統列傳》)張文謙急切請求出朝做官,世祖命令他憑左丞的身份做大名等行政區域的宣撫司事。臨走的時候,張文謙對王文統說:“百姓困乏的日子很久了,況且又逢著大旱,不減免稅賦,怎麽能夠撫慰百姓,從疾苦中獲得重生的希望呢?”文統說:“皇上剛登上皇位,國家的費用只依仗稅賦,如果再減免,憑什麽供給皇上的用度呢?”張文謙說:“百姓富足了,皇上怎能不富足呢!等到時節和順,年成豐足,再照常征收也不晚。”於是免除了通常賦稅的十分之四,酒稅的十分之二。

文謙早年跟從劉秉忠,深入地研究方術和算學;晚年和許衡交往,尤其精通儒家的義理。為人剛直明理,簡樸持重,凡是向皇上陳述勸諫的,總是堯舜仁義之道。屢次觸犯權臣和寵臣,但自己的進退得失,全不放在心上。家裏只有藏書幾萬卷。尤其是把引薦賢良人才作為自己的責任,因而受到當時輿論的稱贊。

7. 《孫盛,字安國閱讀答案及翻譯》古詩原文及翻譯

作者: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孫盛,字安國,太原中都人。祖楚,馮翊太守。

父恂,潁川太守。恂在郡遇賊,被害。

盛年十歲,避難渡江。及長,博學,善言名理。

於時殷浩擅名壹時,與抗論者,惟盛而已。盛嘗詣浩談論,對食,奮擲麈尾①,毛悉落飯中,食冷而復暖者數四,至暮忘餐,理竟不定。

盛又著醫蔔及《易象妙於見形論》,浩等竟無以難之,由是遂知名。起家佐著作郎,以家貧親老,求為小邑,出補瀏陽令。

太守陶侃請為參軍。庾亮代侃,引為征西主簿,轉參軍。

時丞相王導執政,亮以元舅居外,南蠻校尉陶稱讒構其間,導、亮頗懷疑貳。 盛密諫亮曰:“王公神情朗達,常有世外之懷,豈肯為凡人事邪!此必佞邪之徒欲間內外耳。”

亮納之。庾翼代亮,以盛為安西諮議參軍,尋遷廷尉正。

會桓溫代翼,留盛為參軍,與俱伐蜀,軍次彭模,溫自以輕兵入蜀,盛領贏老輜重在後,賊數千忽至,眾皆遑遽。 盛部分諸將,並力距之,應時敗走。

蜀平,賜爵安懷縣侯,累遷溫從事中郎。從入關平洛,以功進封吳昌縣侯,出補長沙太守。

以家貧,頗營資貨,部從事至郡察知之,服其高名而不劾之。盛與溫箋,而辭旨放蕩,稱州遣從事觀采風聲,進無威鳳來儀之美,退無鷹鹯搏擊之用,徘徊湘川,將為怪鳥。

溫得盛箋,復遣從事重案之,臟私鋃籍,檻車收盛到州,舍而不罪。累遷秘書監,加給事中。

年七十二卒。盛篤學不倦,自少至老,手不釋卷。

著《魏氏春秋》、《晉陽秋》,並造詩賦論難復數十篇。《晉陽秋》詞直而理正,鹹稱良史焉。

既而桓溫見之,怒謂盛子曰:“枋頭誠為失利,何至乃如尊君所說!若此史遂行,自是關君門戶事。 ”其子遽拜謝,謂請刪改之。

時盛年老還家,性方嚴有軌憲,雖子孫斑白,而庭訓愈峻。至此,諸子乃***號泣稽顙②,請為百口切計。

盛大怒。諸子遂爾改之。

盛寫兩定本,寄於慕容俊。太元中,孝武帝博求異聞,始於遼東得之,以相考校,多有不同,書遂兩存。

(《晉書·卷八十二》,有刪改)註 ①麈尾:古人閑談時執以驅蟲、撣塵的壹種工具。 清談時揮麈尾是玄學名士追求風神的表現。

②稽顙:古代壹種跪拜禮,屈膝下拜,以額觸地.表示極度的虔誠。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3分) ( )A.與抗論者,惟盛而已 抗:對等B.浩等竟無以難之 難:詰問C.復遣從事重案之 案:擬定D.其子遽拜謝 謝:謝罪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壹組是(3分) ( )A.食冷而復暖者數四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B.與俱伐蜀,軍次彭模 秦伯說,與鄭人盟C.以功進封吳昌縣侯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D.請為百口切計 為天下笑者,何也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壹項是(3分) ( )A.孫盛善於言辭,明辨事理,不畏權威,和當時名人殷浩辯論時,揮灑自如,忘記了吃飯,最終也不能有定論。

B.孫盛能夠明辨是非,當王導和庾亮之間產生猜忌時,勸告庾亮不要聽信邪佞小人的挑撥,化解了雙方的矛盾。C.孫盛認為州裏派遣的官員缺乏應有的風神氣度,致信桓溫,桓溫重新委派了人員,將貪贓枉法者押回了州裏。

D.桓溫認為孫盛在《晉陽秋》中對枋頭之戰的記錄過於誇耀,很是生氣,要求孫盛的兒子立即刪掉不實的說法。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0分)(1)王公神情朗達,常有世外之懷,豈肯為凡人事邪!(4分)翻譯:(2)時盛年老還家,性方嚴有軌憲,雖子孫班白,而庭訓愈峻。 (6鈴)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