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10歲就嫁人,為何最大民主國家印度的童婚屢禁不止?

10歲就嫁人,為何最大民主國家印度的童婚屢禁不止?

10歲就嫁人,為何最大民主國家印度的童婚屢禁不止?

四五歲就嫁人,最大民主國家印度的人權悲劇絕非童婚,而是這個

在印度,最惡毒的詛咒不是讓妳下輩子投胎到畜生道,而是讓妳做女人。為什麽呢?因為印度的女人地位極其低下,最典型的例子是,在很多印度農村,慘無人道的童婚制度依然很流行。

摧殘人性的童婚,絕非10歲就嫁人那麽簡單

在印度,到底最小的新娘是多小?恐怕超出妳的想象。據報道,2013年在印度首都新德裏南部100多英裏的村莊,壹名只有7歲的新娘巴沙妮跨過新郎家裏的門檻,成了壹名8歲男孩的妻子。當巴莎妮想要解開面紗呼吸新鮮空氣時,被奶奶阻止了,奶奶告訴她"絕對不可以在長輩面前暴露面目。"

事實上,印度的童婚不是孤立現象,而是流行數千年的"文化傳統"。其實早在1929年,印度的英國殖民地當局就通過壹條法律,要求女子最低結婚年齡是14歲。到印度獨立後,女子最低結婚年齡提高到18歲,搭1978年,更是把結婚年齡提高到了21歲。可是,在強大的傳統勢力夏,法律的規定簡直就是笑話。

甚至在印度西北部的拉賈斯坦邦,為了讓女孩子越來越糟嫁出去,還有專門的阿卡蒂節,每次都有上萬名兒童結婚。阿卡蒂節上, , 可以看到大人們帶著 " 小新娘" 和 " 小新 郎" 在牛車 裏或列 隊徒步而行。 去結婚的兒童們 , 有的睡在母親懷裏 , 有的坐在父 母膝上 ,他們東張西望 , 根本不知道發生 了什麽事情。有的兒童,可能還不會走路,就坐在托盤上嫁給了別人。

為什麽印度會流行童婚?總結起來有5點:

1,印度教是提倡童婚。《摩奴法典》 明確寫道: " 30歲 的男人應 同 1 2 歲的幼女結婚 , 2 4 歲的男子應同 8歲的幼女結婚 。 " 甚至,印度教很多教徒堅定認為,必須讓女孩在初潮(通常12歲)來臨前嫁人,否則女孩的父母都有可能墮入地獄。

2,童婚意味著更加節省。印度出嫁的女孩,不僅得不到彩禮,反而會付出壹筆價值不菲的嫁妝。根據印度規矩,女孩需要提供的嫁妝於女孩的年齡和體重成正比。所以,女方父母為了節省嫁妝,希望早點結婚,而男孩父母也為了早點給孩子定下終身大事,避免將來打光棍,也非常熱衷於給孩子早娶。據說,在印度的阿卡蒂節上舉行兒童集體婚禮,可以給每壹家省下至少2萬盧比的開支。

3,家庭觀念促使童婚。印度教中有多子多福、養兒防老的說法,早生孩子家庭中的長者來說意味著養老的保障。女子在12歲前結婚,可以促使她在初潮來臨擁有生育能力後第壹時間為家庭生下孩子。有很多的印度老太太,逼著自己只有十幾歲的曾孫結婚,就是因為她想在臨死前看到自己的曾孫子。

4,印度人也有貞節觀念。在印度,女子極有可能遭遇強J,田野裏放牧、坐公交車、獨自壹人走在野路上,都有可能沖出來壹夥光棍漢為他提供免費種子。被打了排子炮的女子,可能需要付出更多嫁妝才能嫁出去,還只能嫁給老光棍或艾滋病患者,或者說只能用自焚保持家族的清白。所以,讓女孩早點嫁出去,也算是規避強J的有效辦法。

5,印度政府基本沒有行政能力。印度有13億人口,可是印度的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卻缺少管理龐大國家的經驗。在印度並沒有完備的結婚登記制度,大部分的婚姻實際上並不需要通過政府來領取結婚證,印度民眾也不期待腐敗無能的政府來保護自己的婚姻權利。所以,當大規模的兒童集體婚禮舉行時,印度政府既不可能提前知道,更沒能力及時制止。

雖然印度被美國多名總統誇做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但印度依然在流行著摧殘人性的童婚。其實不僅僅是童婚,印度從文化到傳統習俗上對女性的摧殘從未停止。印度最殘忍的婚姻制度不是童婚,而是薩提制度。薩提制度認為,丈夫的早死是因為妻子的原因,所以當丈夫的屍體在火葬時,寡婦應該坐在柴堆上壹起燒死。所以薩提制度也被人直接稱作是"寡婦自焚"。

印度人權狀況如此惡劣,但我們卻從沒聽到美國等國去譴責印度的政府的不作為,反而是菲律賓禁毒、俄羅斯反腐成了西方國家人權攻擊的主要對象,不得不說,這個世界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