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好學力行

好學力行

《禮記·中庸》:“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勤奮讀書,刻苦實踐,是中醫成材的必由之路”,熊老講座所言於此大致意同。於我個人所思所悟所得,便是《禮記》這“好學”、“力行”、“知恥”三者。

好學,於醫者,便是“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 道聽途說 ,而言醫道已了”。熊老言,“經典理論是指導實踐的根本法則”,經典所指便是《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溫熱論》,實踐當然是指中醫臨床,各位學子欲成上工之路。好學當需求知,求知當需求於經典。故而,學當求之有道,恒於經典,不可粗略百家,而終茫茫無所得。當勤於古訓,求於經典,恒於壹心,方可博極醫源,然於百家之中精勤不倦。不然,心不在恒,誌不在精,苦尋名方名驗,於臨床無所驗效,終有所失,恍然回首便道醫道已了。淪為下工,不知所以,便只可問責歧黃,此便是後世“道聽途說”之由來。膽敢言,若不學經典,不為上工,非但永不得上工,亦是將來杏林之叛徒。雖言之頗過,然若心中不識杏林,縱然將來坐的壹堂,果真合乎杏林先輩之法?徒欺己欺人,玷汙醫者之名!

力行,於醫者,亦是“勿避險巇、晝夜、寒暑、饑渴、疲勞,壹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熊老言,“中醫的生命力在於臨床”,生命力壹指中醫之生生不息,二指醫者之成長,臨床當是告誡學子立足實踐,不可空談醫理而無所為。若單是埋頭科研,固然於現代化之大趨勢有益,但頗似本末倒置,僅於“壹心赴救”立意上便矮了西醫壹截,更有甚者正中仲景“功夫形跡之心”所言。於我等學子,何謂“力行近乎仁”?當是以中醫發展為己任,獻上壹份綿薄之力;亦是誌為“蒼生大醫”,“誓願普救含靈之苦”。故而,於我所得,力行之仁是仁愛,亦是責任。何以力行?當是應時而為!熊老之意,如今尚且在校,當以學習經典為重,不僅學習理解,更要下得壹番苦功夫,背誦經典;今後臨證,方以立足實踐為重,學以致用。其二者又互參互用,不可壹概偏重,此便是好學以力行,力行以好學。

知恥,於醫者,當是知“人神之所***恥,至人之所不為”,悟“醫之本意”。

熊老言,“不想當上醫、名醫的醫生,不是好醫生”,此言雖未明指,但於各位聽眾當有所思所悟,乃至所恥。若不知恥,縱千言萬語,亦有何用,何況區區前言,或是熊老壹講!人貴在知恥,醫者尤在知恥,不苛求他人同己,但問本心,大學所為所學,可供將來做個醫生或是上工?我自知,便是將來為醫,亦是含靈巨賊,細思之下甚恐。再者,不問成就,僅問心誌,於中醫,如今我輩又有幾人可及熊老?熊老言,為醫當聰穎,亦當有名師。自問,天資難及,奈何心性卻又無恒不堅,實恐愧於中醫。若無異於常人之心性天資,又怎有名師相伴?己無所長,又無名師,卻昂昂自得,豈不繆哉?可嘆可恥!若是熊老壹言,敲醒夢中人,知恥而後勇,尚為可救,為時不晚。

望己知恥,而後好學力行。

後記:應講座任務要求所作,雖有不得已之處,但亦認真思慮,多半亦發自肺腑,故錄之。總之,人貴在知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