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可能聽過很多人這樣說,哪疼就治哪。就像“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壹樣,但這種說法不壹定是正確的,其實身體的某些部位出現了癥狀,未必是該部位出了毛病,很可能是其他器官或組織所產生的問題疾病。下面就讓我們來壹起了解下,這8個腳部的不適癥狀,究竟是由什麽原因造成的呢?
7種腳部不適可能存在的健康問題
1、持續性的刺痛、麻痹感: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非常容易發生周邊神經病變,而這大部分都會從腳先開始,然後再慢慢地往上延伸。有些人除了麻痹、感覺失調之外,還可能會出現異痛感,像是壹些輕輕的觸碰都會有非常強烈的痛感。
2、傷口難以愈合:糖尿病或周邊動脈疾病
糖尿病患者會因為體內的血糖濃度過高,導致傷口的修復能力很差,壹旦發生壹些皮膚破損,就很容易發生感染、潰瘍。流膿等現象。傷口難以愈合除了傷口控制不佳的問題,也有可能是周邊動脈疾病所導致的。因為血管動脈粥樣硬化閉塞,以及毛細血管微循環障礙,導致的肢體末梢的血液循環變差。
3、腳趾關節疼痛: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壹個自體免疫系統的疾病,因為身體的免疫系統會主動去攻擊關節組織,造成發炎等現象,引起關節的紅腫痛等。早期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會從小的關節開始侵犯,就像我們的腳指頭、手指頭的關節,再慢慢發展到膝蓋、手腕等大面積地方。
4、腳抽筋:缺乏營養或是缺水
引起抽筋的原因有很多種,通常是因為水分大量流失。但水分與鹽分的補充不及時的時候,也會導致液體中的電解質不平衡。而缺乏某些營養素,如鈣、鎂等元素也會導致抽筋的發生。
5、腳趾劇痛腫脹:痛風
痛風的起因是因為血中尿酸濃度過高,形成尿酸結晶沈積在關節處所導致的發炎腫脹。發作時間通常在半夜或者清晨,並且在沒有扭傷或者其他傷害的情況下,會覺得患部壹陣劇痛、腫脹感。最常好發的位置是在腳踝、腳背、大拇指等部位。
6、腳部或腳踝腫脹:腎病、血栓、肝病、心臟衰竭
當腎臟、肝臟和心臟等地出現問題的時候,會導致無法正常運作。體內多余的體液就會從血管跑到組織間隙裏面去,並流向下半身造成水腫現象。
7、行走和鍛煉時會腳痛: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本身是不會有什麽明顯的癥狀出現,但是因為骨質流失會造成無法支撐身體的情況,還可能會出現壹些疼痛或不適感,許多人也會當成是關節炎或者是姿勢不正確所造成的疼痛。
我們平常不要忽視每壹個身體部位所產生的異常感,因為這很可能是提示著妳身體已經出現了隱藏著的疾病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