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字的筆順是點、橫折、橫、撇、點、橫、橫折鉤、撇。
房,漢語壹級字,讀作fáng,最早見於戰國文字(篆文)。本義指正室左右的屋子;泛指住人或放東西的建築物;引申為形狀像房的東西,還可指官署單位名;又作星名,二十八宿之壹,東方蒼龍七宿的第四宿,有星四顆。
“房”的繁體字就是“房”。繁體字是指漢字簡化後被簡化字所代替的原來筆畫較多的漢字,經查對最新規範《〈通用規範漢字表〉附件之壹〈規範字與繁體字、異體字對照表〉》,在該對照表中沒有收入“房”字,因此“房”是傳承字,並不是什麽繁體字或簡化字。
“房”字源演變:
房,形聲字。方,既是聲旁也是形旁,表示旁邊。房,篆文,表示正屋的兩旁。《說文》:“房,室在旁也。從戶,方聲。”本義指正室左右的屋子。古代妻住室,妾住房。《書·顧命》:“胤之舞衣、大貝、鼖鼓在西房。”泛指住人或放東西的建築物。《莊子·知北遊》:“無門無房,四達之皇皇也。”引申為形狀像房的東西。
家族的不同分支有不同的住所,房又指家族的分支。還可指官署單位名。《北史·柳慶傳》:“君職典文房,宜制此表。”又作星名。二十八宿之壹,東方蒼龍七宿的第四宿,有星四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