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文言文《孫權勸學》課文和翻譯

文言文《孫權勸學》課文和翻譯

壹、原文:北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卷六十六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

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二、譯文:

最初,孫權對呂蒙說:“妳現在手握權柄,不可以不讀書。”呂蒙辯護說,不是他不讀書,而是軍中事情太多,沒有時間。孫權說:“我豈是要妳研究儒家經典,去當教書匠?只不過希望妳大略有個印象,知道歷史就夠了。如果說沒有時間,誰能比我更忙,我還常常讀書,自以為大有裨益。”呂蒙才開始求學。

後來,魯肅路過尋陽,跟呂蒙談論,不由大吃壹驚,說:“妳今天的才識智略,已不是當年吳郡時代的呂蒙。”呂蒙說:“士別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發現得未免太遲!”魯肅遂拜見呂蒙的娘親,結交成為好友,然後告辭。

擴展資料

壹、文學賞析

1、主題思想

此文記敘了三國時期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而使才略有了驚人的長進,並令魯肅為之嘆服、與之“結友”的故事,說明了人應當好學、只要肯學習就會有進步的道理,突出了學習重要性。?[3]?

2、藝術特色

此文雖極簡略但剪裁精當,不僅保留了先前史書中原文的精華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練的文筆突出了人物的風采,是壹篇成功的改寫之作。

二、人物簡介

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縣(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成為壹方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劉備建立孫劉聯盟,並於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派呂蒙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使領土面積大大增加。

黃武元年(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冊封為吳王,建立吳國。同年,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黃龍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不久後遷都建業。孫權稱帝後,設置農官,實行屯田,設置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黃龍二年(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抵達夷州。

孫權晚年在繼承人問題上反復無常,引致群下黨爭,朝局不穩。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壹歲,在位二十四年,謚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於蔣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