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教案需要註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娃娃家》,僅供參考,大家壹起來看看吧。
小班教案《娃娃家》 篇1主題來源 :
家像壹個寧靜的港灣,常常是每個人壹生中魂牽夢縈的地方。對於入園不久的小班孩子來說,家是他們最熟悉的地方,濃濃的親情,會使幼兒感到安全,得到溫暖。家是***同生活在壹起的人們的集合,孩子從壹出生起就和家人親親密密的生活在壹起,孩子渴望媽媽溫暖的懷抱,期盼和爸爸壹起遊戲。幼兒離開自己的父母第壹次過集體生活,在情緒上多少有點不適應,進行這個主題開展的目的是為了給幼兒壹個家的感覺,在情感發展上幫助他們逐漸獨立起來。為了更好地讓幼兒體驗,整個主題活動將以遊戲的方式進行,將教材中的多個活動點,安排進各種區域內容中,而這些區域將以"家"的形式表現出來,滿足小班孩子的裝扮興趣,在孩子遊戲的過程中教師將通過觀察和個別的指導,了解每個孩子的需要,親近每個孩子。
設計思路 :
這次的主題活動娃娃家的內容要求就是:了解自己的家和家庭成員,親近父母和長輩,以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在這個大的主題背景下,我們班創設了打扮爸爸媽媽,和同伴分享糖果等來感受家的溫馨。這次我預設了壹個運動活動引導幼兒爬著給爸爸媽媽送糖果,讓幼兒也和爸爸媽媽分享,目的是為了幼兒練習手腳著地的屈膝爬行的動作。因為有給家長送糖果這壹遊戲情景,在孩子活動過程中,同時也培養孩子關愛父母的情感。
環境創設 :
1、在活動室中按幼兒的需要設立娃娃家,讓幼兒的家中模仿爸爸媽媽的行為,體驗抱娃娃、做飯、洗衣服等的樂趣。
2、"親親熱熱壹家人":將幼兒的個人照或全家福張貼在壹個版面上,讓幼兒在遊戲和休息的時候看看說說,消除幼兒的入園焦慮。
3、在角區遊戲中創設和主題相關的內容:
(1)動手區:幫爸爸裝飾外套、餵面條、打扮弟弟妹妹、幫媽媽做頭發。
(2)生活區:幫媽媽穿項鏈、裝扮爸爸的領帶;有趣的小夾子、給小動物造房子、剝剝嘗嘗、扣鈕扣、餵食。
(3)語言區:投放家庭中相關事物和成員的圖片或照片,讓孩子看看說說。
(4)建構區:我愛我家。
活動 方案 :
壹、生活活動:
活動壹《點名》
活動目標:
幫助幼兒發展語言,並熟悉班中幼兒的名字。
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壹面展現出來。
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指導:
方法壹:當老師點到某位幼兒的名字時,他站立起來,招手大聲說:"我來了,大家好!"其他幼兒則壹起說:"某某,妳好!"方法二:當老師點到某位幼兒的名字時,課隨機問問他:"妳的好朋友是誰呀?""坐在妳旁邊的朋友是誰呀?"方法三:當點名結束後,老師可以問問"今天誰沒有來?"等問題,引發幼兒關心自己的朋友。
日常活動:教師每天可利用幾分鐘的時間來介紹班級中的朋友。
活動二《寶寶學吃飯》
教幼兒拿飯碗、調羹的正確方法,能坐定進食,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活動指導:
1、用圖片,講述,演示的形式告訴幼兒正確的進餐方法,引起幼兒想要自己進餐的願望。
2、幼兒壹起談談:圖片上的小弟弟在幹什麽?他是怎樣做的?我們應該怎樣吃飯才正確?
3、請個別小朋友示範吃飯時是怎樣坐的。
4、請小朋友到桌子前看看,幼兒說說誰進餐的姿勢最好。
二、運動活動:
活動壹《糖寶寶》
活動目標:練習翻滾的動作,感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椅子若幹、糖寶寶的頭飾活動過程:
1、熱身運動:學習開飛機的動作。
2、教師介紹遊戲規則,引起幼兒的興趣。
3、幼兒扮演糖寶寶,教師扮演工人叔叔,糖寶寶四散在各處,當"叔叔"說:"機器壹開,骨碌骨碌,糖寶寶出來了。"幼兒立即從四處爬處或滾出。……幼兒根據教師的指令做動作。
4、引導幼兒做各種不同的動作。
小班教案《娃娃家》 篇2壹、目的要求:
1、鞏固幼兒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認識,能按圖形特征分類。
2、培養幼兒耐心作業的習慣。
3、培養幼兒關心他人,樂意助人的品質。
二、活動準備:
教具:圖形娃娃,三只口袋,兒童樂園壹幅,教室內布置圓形、正方形、三角形
學具:圖形娃娃每人壹套。
三、活動過程:
壹、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1、師:我們小四班來了好多客人,妳們知道是誰呢?(出示圖形媽媽)問:“這是什麽?(圖形媽媽),圖形媽媽怎麽啦?(哭)我們壹起來問:”圖形媽媽妳為什麽要哭?
2、原來它們的寶寶不見了,我們幫它們找壹找,然後把寶寶們送回媽媽身邊去。
二、請幼兒把圖形娃娃送回家。
1、師:這些娃娃都在兒童樂園玩呢,我們找到它們後,對他們說壹句話:XX娃娃,我把妳送回家。
2、教師示範,然後請個別幼兒上前把找到的娃娃送到對應的媽媽身邊去。
3、幼兒找娃娃並送回家。
師:我們先幫圓形媽媽找娃娃,找到後對它說:XX娃娃,我把妳送回家。
現在幫誰找娃娃?怎麽說呢?
還有誰沒有回家,送它回家時說什麽?
4、師:這些寶寶都回家了,圖形媽媽應該很開心!可是怎麽還在哭呢?
原來圖形媽媽還有好多寶寶沒回家,原來它們還有許多寶寶躲在小朋友的桌子上呢。快把它們送到新房子裏去吧,邊送邊說壹句話。XX娃娃,我送妳回家。
三、幼兒再次操作,把自己桌子上的圖形娃娃送到新房子裏。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四、遊戲:到圖形娃娃家做客。
1、現在圖形媽媽怎麽樣了?(笑了)圖形媽媽說我們小四班的小朋友真能幹,為感謝大家,要請我們去它們家做客,看是哪個媽媽出來我們就去它們家去。
2、幼兒看出示的圖形,到相應的圖形娃娃家做客。
3、師:我們到圖形媽媽家玩得開心嗎?好,現在我們回家吧!
小班教案《娃娃家》 篇3活動目標
1、幫助泥娃娃按某壹特征進行分類並記錄。
2、感受中國民間工藝品—泥娃娃的特色。
活動準備
每人壹套泥娃娃圖片,PPT,音樂“泥娃娃”。
活動過程
壹、歌曲導入:泥娃娃來了。
1、播放歌曲“泥娃娃”,聽:誰來了?
2、交流:到底誰來了?妳是怎麽知道的?
小結:泥娃娃是壹個假娃娃,但是他有眼睛、有鼻子、有耳朵、有手腳,跟真娃娃差不多,可是,她不會動。
[價值分析:直入主題,讓孩子先對泥娃娃的特征有初步的了解。]
二、介紹交流:了不起的娃娃。
1、出示1個泥娃娃,看:泥娃娃來了。
2、仔細觀察泥娃娃的樣子,交流:泥娃娃是什麽樣子的?有什麽特點?
小結:泥窪娃是胖胖的,十分可愛。
3、是誰做出了那麽漂亮的泥娃娃?
小結:泥娃娃是中國無錫特有的民間藝術品,也叫大阿福,是只有我們中國有的,他們是外國式沒有的。
三、泥娃娃分家家。
1、出示5個泥娃娃圖片:看,今天老師把泥娃娃請到了我們的中間,瞧,壹***來了幾個泥娃娃?
2、他們有哪些地方不壹樣?
過渡:小朋友真棒,找出了這麽多的不同點。
3、老師想把他們放在教室裏展覽,這裏有壹個兩層的架子,該怎麽把5個泥娃娃分別放到2個架子裏呢?
4、請幼兒按特征分類,教師在旁作記錄示範。
[價值分析:通過觀察嘗試進行不同的分類。]
5、幼兒操作兩人壹組,觀看泥娃娃的圖片,商議如何根據泥娃娃的特征分成兩家,可為兩家命名,並把他記錄下來。
四、幼兒操作
1、現在,請小朋友自己去幫泥娃娃分壹分,不要忘記記錄哦!
2、幼兒操作。
3、交流各自的記錄,並在以後的操作中繼續嘗試。
小結:我們在分類的時候可以根據泥娃娃不同的特征來進行分類,把相同特征的娃娃可以分在壹起。
[價值分析:利用遊戲的形式幫助孩子鞏固根據某壹特征進行分類的方法。]
小班教案《娃娃家》 篇4活動目標
1、讓幼兒將娃娃家中的物品擺放整齊。
2、懂得愛惜玩具。
活動準備
創設過家家的場景若幹。
活動流程
壹、導入:(出示情景)
“今天小貓和小熊在娃娃家玩完過家家的遊戲後,就回家了!現在我們幫忙檢查壹下,看看它們是否把東西好了?”“沒有!”“現在我們看看哪個小朋友的眼睛最亮,發現的問題最多!”請幼兒在情境中進行觀察。(水杯、拖鞋都沒有擺放整齊;抹布沒疊就丟在壹邊了;小娃娃的被子也沒有疊放整齊;玩具、彩筆沒收……)
二、基本部分:
娃娃家中的物品應該怎樣擺放呢,誰來幫幫它?請幾名幼兒對物品進行擺放,讓其他幼兒註意觀察是怎樣的,教師註意及時。(本部分除了讓孩子練習,擺放物品的習慣的習慣外,還可以將其中的壹點拿出來讓孩子學習,如:怎麽擺放拖鞋;如何讓小貓的外套(抹布、床單)變的整齊等等,並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練習。)
三、分組進行練習:
創設多個環境,將孩子們分成幾組,讓孩子們***同合作進行,讓每個孩子都有練習的機會。“小朋友們我們壹起幫忙壹下,比比哪個娃娃家裏的最整齊。”
四、情感教育:
讓幼兒懂得愛惜玩具。“小貓和小熊這樣做對嗎?為什麽?如果是妳妳會怎麽做?”“玩具被扔得到處都是,這樣玩具就會很生氣,還會跟妳們壹起玩嗎?所以我們應該怎麽樣做?”教師進行。
附:兒歌《愛惜玩具》
玩具玩具真有趣,天天和我做遊戲,輕輕拿,輕輕放,不扔不摔要愛惜。我的創新及反思活動壹開始我就創設環境讓孩子們進行觀察,看看說說,並進行。集中了孩子們的註意力,增加孩子們的積極性。有的孩子在時出現了困難,給小娃娃疊被子時,幼兒不知道要把邊對齊,通過老師的及時講解示範,孩子們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分組練習時讓孩子及時地進行了練習。通過這節課孩子們在自己的物品這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讓孩子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小班教案《娃娃家》 篇5活動目標:
1、樂意扮演角色和小朋友壹起玩。
2、學習使用簡單禮貌用語招待小客人。
3、懂得按自己的意願選擇遊戲。
4、能積極參加遊戲活動,並學會自我保護。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遊戲區域:胖胖娃娃家、瘦瘦娃娃家、牛角娃娃家、大力娃娃家所需的遊戲材料新投放的材料:自制電話四部、小衣服。
知識經驗:幼兒已有參與娃娃家遊戲的經歷。
活動過程:
(壹)分享經驗
1、交流遊戲經驗:玩娃娃家時妳最喜歡當誰?都做些什麽事情?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展示相應的照片)
2、交流生活發現:爸爸媽媽在家還會做哪些事情?
(教師展示幼兒收集的照片)
(二)提出問題,引出新的遊戲內容-小客人做客。
1、問題:娃娃娃家裏已住滿了小主人,還有小朋友想去玩,怎麽辦?
2、討論:怎樣招待小客人?怎樣做文明的小客人?
3、提出新任務:小客人評選"文明家庭"。
(三)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進入娃娃家遊戲。
1、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選擇"鑰匙"進入"娃娃家",扮演角色。
2、幼兒相互自我介紹,明確遊戲夥伴的身份。
(四)教師以媽媽的身份帶領小客人在各娃娃家串門。
重點指導:引導小主人主動、熱情的招待客人。
活動結束:
聽音樂結束遊戲,評選文明家庭。
1、主人交流:妳為客人做了哪些事情?
2、客人評選文明家庭。
小班教案《娃娃家》 篇6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幼兒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認識,能按圖形特征分類。
2、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思維的靈活性。。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相互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能按圖形的特征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
正確區分圓形、正方形、三角形。
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圖形媽媽各壹,魔術箱壹個。
學具: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圖形娃娃各壹。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
教學過程:
壹、開始部分
1、組織教學,師幼問好。
2、引題:今天老師請來了幾位圖形媽媽,想請小朋友認識壹下。現在,我們歡迎圖形媽媽的到來。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課件,引導觀察。
這是什麽圖形?
2、摸圖形
老師和個別幼兒從摸箱裏摸圖形,其他幼兒說出圖形的名稱,從桌子上找出相應的圖形。
3、遊戲:“送圖形寶寶回家”
圖形媽媽怎麽啦?為什麽哭啊?原來它們想它們的寶寶了,我們把圖形寶寶們送回圖形媽媽身邊去。
(1)我們先去找壹找圖形寶寶的媽媽在哪。讓我們壹起學袋鼠跳到圓形媽媽身邊去吧!再讓我們壹起學小烏龜爬爬到三角形媽媽身邊去吧!最後我們壹起跑到正方形媽媽身邊去,看壹看是誰先到正方形媽媽身邊。
(2)個別幼兒示範送圖形寶寶到媽媽身邊。
(3)幼兒集體遊戲,送圖形寶寶回媽媽身邊。
三、結束部分
1、小結本節內容,講評幼兒活動情況,提出希望。
2、聽音樂出教室。
小班教案《娃娃家》 篇7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中的說唱情趣,學習與同伴的協調表演。
2,學習根據歌詞創編動作,體驗創作及合作表演的樂趣。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壹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娃娃家相關教具。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
師:小朋友喜歡玩娃娃家嗎?娃娃家裏面有誰呢?妳們在玩娃娃家的時候都幹些什麽呢?
2,觀看情境表演並欣賞歌曲。
師:現在我們來看壹看和聽壹聽這兩個小朋友是怎麽玩娃娃家的。
3, 熟悉學習歌曲。
師:現在請小朋友壹邊聽老師的琴聲,壹邊聽兩個小朋友的範唱,並跟著他們壹起學壹學這首好聽的《扮家家》。
4,分組表演。
師:請小朋友找個小夥伴兩人為壹組來進行演唱表演。
5,結束。
活動反思:
《綱要》提出: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樂意與人交往,學習合作與分享。
小班教案《娃娃家》 篇8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各種印制材料以移、壓、提的方法為娃娃家裝飾圍裙和頭巾。
2、用輪流的方式與同伴***享遊戲材料,學習說“妳用完了給我用,好嗎?”。
活動準備:
1、幼兒對各種印制材料有初步的認識,事先欣賞過家裏的花圍裙。
2、欣賞材料:圍裙、頭巾、小花被。
3、白棉布裁剪成圍裙、頭巾、被子等形狀,各色顏料若幹。
4、印制工具:青菜頭、芹菜頭、燈籠椒、苦瓜、藕(橫切面)等蔬菜印章,有圖案或花紋的各種小玩具。
活動過程:
1、欣賞圍裙和頭巾。
教師:這是什麽?上面有什麽?是什麽顏色的?是什麽樣子的?小花可以印在圍裙的哪裏?
2、出示娃娃家的圍裙和頭巾(白棉布),探討圍裙的印制方法。
(1)教師:這是娃娃家的同裙和頭巾,妳們覺得好看嗎?為什麽?怎樣才能把它們變漂亮?(引導幼兒觀察操作材料)
(2)教師:怎麽印? (壓壹下)可以印在哪裏?還可以印在哪裏? (中間、邊緣)想換壹種材料怎麽辦? (用過的材料在抹布上擦壹擦)
(3)教師:妳想用的材料,別的小朋友正在用怎麽辦?和他說什麽? (妳用完了給我用,好嗎?)
(4)教師:桌上有哪些材料?印出來會是什麽樣子?每壹種材料都去試試看。
3、幼兒操作。
要點提示:
1)鼓勵幼兒使用兩種以上的顏色,提醒幼兒印制時不移動實物印章才能印得清楚。
2)嘗試運用色彩或圖形間隔的方法印制圍裙。
4、作品評價。
教師:看看我們的罔裙上都印了什麽?像什麽?
5、幫助幼兒將印制好的物品穿戴在頭上、身上,幼兒互相欣賞,並隨音樂遊戲。
活動建議:
☆活動廷伸 ①將裝飾好的圍裙等放在娃娃家供幼兒遊戲時使用。②穿戴上印制好的圍裙、衣褲等進行時裝表演。
☆區角活動 系上圍裙繼續印制,體驗炒小菜的'感覺。
教學材料
蔬菜印章的制作
蔬菜印章的制作關鍵是蔬菜的選擇和加工。蔬菜的選擇壹定要新鮮,最好是當天早晨買,特別是溫度比較高的季節。這樣的蔬菜比較硬實,利於操作。除了新鮮,蔬菜的品種、大小也很重要。壹般的蔬菜要選擇中等大小的,太大、太小都不利於幼兒抓握,印出的圖案也不是太美觀。選購來的蔬菜需要進行加工:如芹菜、青菜要切下大小合適的菜頭,印出來像花壹樣;將山東大芹菜的莖切成段,印出的花紋像小月牙壹樣;苦瓜和藕切成段,印出橫切面的花紋。
小班教案《娃娃家》 篇9主題產生
家是***同生活在壹起的人們的集合,寶寶從出生的第壹天起就和家人親親秘密的生活在壹起,孩子渴望媽媽溫暖的懷抱,期盼和爸爸壹起遊戲。幼兒在家裏常常有著特殊的地位,是被寵愛,被保護的對象,然而作為壹個獨立的個體,孩子也應學會感激,學會報答,學會關心、學會愛。讓每壹個幼兒成為和諧家庭中的壹員,也是讓他們學會做人的壹個良好起點。因此我們展開了“娃娃家”的主題活動,通過壹系列的活動讓孩子能知道壹個家庭裏有許多成員: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寶寶等。在家裏要相親相愛,會表達自己的情感。
學習目標:
了解自己的家和家庭成員,親近父母和長輩,以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環境創設:
1、“爸爸媽媽好”“小花被”
2、生活區布置:幫媽媽整理衣服,幫寶寶穿衣服
家長配合工作:
1、和孩子壹起找和爸爸媽媽在壹起的合影,並和孩子壹起說說爸爸媽媽的姓名、工作內容等,讓孩子進壹步了解
自己的爸爸媽媽。
2、和孩子壹起整理壹下家裏的鞋櫃、衣櫥等,壹起說說哪些是媽媽的用品,哪些是爸爸的用品;準備爸爸媽媽的壹些不穿不用的物品帶至幼兒園提供幼兒的遊戲材料。
3、在家和孩子壹起參觀自己的“家”,向孩子介紹每壹間房間的名稱和功能,以各種孩子喜歡的方法(如考考妳,猜壹猜等)幫助孩子鞏固經驗。爸爸——“親親孩子”,和孩子壹起玩遊戲“飛呀飛”,及爸爸力量大。
4、爸爸媽媽引導孩子觀察爺爺奶奶在家裏做事的情景,和孩子談談爺爺奶。
5、奶奶年紀大了,可是為了照顧孩子,還要做很多事情,真辛苦!知道寶寶長大了,很多事情要自己做。
小班教案《娃娃家》 篇10活動目標:
1、 初步感受理解音樂《娃娃家》,在歌曲的體驗中,提高孩子的表現能力。
2、 滿足幼兒扮演角色的需要,激發幼兒愛爸爸、愛媽媽、愛家人的情感,。
重點難點:
在扮演爸爸媽媽的過程中激發幼兒愛家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多媒體制作:關於幼兒在角色遊戲中做娃娃家的情景
幼兒每人壹個布娃娃
活動流程:
調動情緒——體驗感受——遊戲再現
壹、 歌曲復習,調動情緒:
1、 復習歌曲“魚兒朋友”
師:有壹條小魚,它正皺著眉頭在發愁,為什麽呀?
小魚為什麽不開心呢?(原來小魚沒朋友,壹個人孤孤單單的,我們來做小魚的朋友好嗎?)
2、 復習歌曲“小烏龜”
師:小魚小魚別發愁,我小烏龜也來跟妳做朋友。
小烏龜,妳們這麽小,爬高山怕不怕呀?累不累呀?老師做妳的好朋友在山上等妳們,好嗎?
二、 體驗感受歌曲《娃娃家》:
1、 播放多媒體(壹個在哭的小娃娃)
師:咦?是誰在哭呀?為什麽哭呀?(幼兒討論)
我們來問問娃娃好嗎?(和孩子齊聲問:娃娃,娃娃妳為什麽哭呀?)
2、咦?現在娃娃怎麽不哭了呀?(出現小朋友抱著娃娃的照片)
問其中的小朋友妳在幹什麽呢?
哦,原來妳做了娃娃的爸爸媽媽,娃娃說謝謝妳讓我也有了爸爸媽媽。
3、感受體驗歌曲
1) 這裏有許多娃娃,都沒有爸爸媽媽,妳們說怎麽辦呢?(激發孩子去扮演爸爸媽媽的情感)
2) 孩子抱著娃娃欣賞音樂。
4、提問:
(1)妳是怎樣做爸爸媽媽的?
(2)娃娃餓了怎麽辦的呢?
師:爸爸媽媽真愛娃娃呀,又燒飯、又炒菜,娃娃吃了香噴噴的菜就不哭了。
5、孩子與教師再次感受:
師:讓賈老師也來做壹次媽媽,好嗎?(抱著娃娃傾聽歌曲)
妳們喜歡賈老師這個媽媽嗎?為什麽?(練習“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開飯嘍|)
6、情感激發:
師:做爸爸媽媽除了給娃娃燒飯、餵飯,還可以做什麽事呀?
妳們的爸爸媽媽做了這麽多事真辛苦,我們小朋友要怎麽關心他們呀?
我們再做壹次好爸爸好媽媽來愛娃娃、關心娃娃,願意嗎?
三、 遊戲再現:
遊戲“找朋友”
師:娃娃有了爸爸媽媽心裏真開心,現在它想和我們做“找朋友”的遊戲,讓我們壹起來找,好嗎?
是媽媽,我在給娃娃餵飯、我是爸爸,我在燒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