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關於圓明園裏的“蓬萊瑤臺”的資料

關於圓明園裏的“蓬萊瑤臺”的資料

建於1725年(雍正三年)前後,時稱蓬萊洲,乾隆初年定名蓬島瑤臺。在福海中央作大小三島,島上建築為仙山樓閣之狀。

據《史記》載,秦始皇(公元前221-前210年在位)妄想長生不老,方士徐市(市音fu,今亦作徐福)上言稱,東海中有三座神山,曰蓬萊、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

於是秦始皇就派徐市率童男童女數千人,入海尋仙境、求仙藥。蓬島瑤臺壹景,正是仿照李思訓(唐代著名畫家、651-716年)的"壹池三山"畫意建造的。

園盛時,福海端午龍舟競渡,皇帝率王公大臣在西岸"望瀛洲"亭觀閱,皇太後及後妃內眷則在蓬島瑤臺欣賞。

擴展資料:

蓬島瑤臺的建造正符合了皇帝對神仙和仙境的追求。據史料記載,在圓明園尚未被毀壞的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年間,這五代帝王都有留下描寫該景區的詩句。

這在圓明園,在整個清代皇家園林,甚至整個中國古代歷史中都是不多見的。福海之中的蓬萊瑤臺,取材於神話中的蓬萊仙島,原名蓬萊洲。

相傳,秦始皇曾派遣壹個名叫徐福的人,率領千余名童男童女,出海東渡,去替他尋仙境、求仙藥,以企長生不老。這當然只能是“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而雍正皇帝則讓工匠在圓明園的東湖之中用嶙峋巨石堆砌成大小三島,象征傳說中的蓬萊、瀛洲、方丈“三仙山”,島上建有殿閣享臺,“望之若金堂五所。

玉樓十二”,並按“徐福海中求”的寓意,把東湖命名為“福海”。在福海四岸另外還建有十多處園林佳景。福海,東西、南北各寬五、六百米,加上四周小水域。

***約35公頃,相當於北海公園的水面。這裏水面開闊,景色秀麗,每於端午佳節,在此舉行大型龍舟競渡活動。

七月十五日夜,清帝於此觀賞河燈。冬日結冰後,皇帝乘坐冰床在福海賞遊。福海實際上是圓明園的水上娛樂中心。

在此海岸邊,還可見到無數的竹籠或亭子,壹半在岸上,壹半在水裏,養著各色品種的水禽。陸地上,也不時見到放養觀展的動物,或是供射獵的小小園苑。

皇上或皇後、嬪妃和宮女以及太監日常起居處,由壹群殿堂、庭院、花園組成,渾然壹體,氣派非凡。壹言以蔽之,這是壹座城池,至少與多爾城的面積相差無幾。

而其它各處殿宇,不過是遊玩、飲宴和宵夜的場所。皇上的日常起居之所就坐落在緊鄰大宮門的地方,有數座前殿、覲見大殿、多處庭院和花園,如同壹座島嶼壹般。

百度百科-蓬萊瑤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