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於的字義是什麽

於的字義是什麽

於,yu,於是迂、紆的本字,本義為曲折。較早的字是在“幹”的旁邊有壹條迂曲的線,行路時要繞著走。“於”不是“於”的簡體字(《簡化字總表》、《通用規範漢字表》都沒有規定“於”簡化為“於”。“於”、“於”多數情況相通,但“於”並不能代替“於”的全部意義,“於”也並不能代替“於”的全部意義。同時“於”也是壹個姓氏,但不同於“於”姓。常見於文言文中。

壹、於 yú 的介詞

(1)在。儀禮·士昏禮:「婿立於門外。」同「於」。

(2)在。如:「生於某年」、「舟行於海」、「生於斯,長於斯。」

(3)以、用。左傳·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來,其君無日不以討國人而訓之,於民生之不易,禍至之無日,戒懼之不可以怠。」

(4)對、對於。詩經·邶風·泉水:「有懷於衛,靡日不思。」

(5)至、到。淮南子·原道:「以恬養性,以漠處神,則入於天門。」

(6)依照。書經·盤庚下:「歷告爾百姓於朕誌。」

(7)為了。孟子·萬章上:「唯茲臣庶,女其於予治。」

(8)給。論語·衛靈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9)向。論語·學而:「子禽問於子貢。」明史·卷二·太祖本紀二:「丙子,頒即位詔於天下。」

(10)對。如:「於心不忍」、「於事無補」。論語·公冶長:「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11)到、至。史記·卷二十九·河渠書:「於吳,則通渠三江、五湖;於齊,則通菑濟之閑。」唐·柳宗元·捕蛇者說:「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

(12)從、由。老子·第六十四章:「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褚公於章安令遷太尉記室參軍。」

(13)被,置於動詞之後,表示被動,相當於“被”。左傳·成公二年:「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傳:「魏惠王兵數破於齊、秦,國內空,日以削,恐。」

(14)為、為了,相當於“為”“替”。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齊使管仲平戎於周。」

(15)比,置於形容詞之後,表示比較。禮記·檀弓下:「苛政猛於虎也。」唐·李白·蜀道難:「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16)和、與、跟。論語·子路:「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宋·蘇軾·日喻:「而人之未達也,無以異於眇。」

二、於 yú 的連詞

(1)和、與。連接詞或詞組,表示並列關系。《尚書》中用得較多。例:告汝德之說於罰之行(《尚書·康誥》)。譯:告訴妳施與恩德的說法和施行懲罰的道理。

(2)◎與、和,表示並列。戰國策·齊策壹:「今趙之與秦,猶齊之於魯也。」漢書·卷六十·杜周傳:「況將軍之於主上,主上之與將軍哉!」

三、於 yú 的助詞

(1)用於句中,標誌賓語前置,無義。 例:四國於蕃,四方於宣(《詩經·大雅·崧高》)。譯:蕃,捍禦;宣,教化。捍禦四國,教化四方。

(2)用於句中,位於動詞之前,主語之後,有時在表時間的詞語或狀語之後。使語句和諧,並有加強詠嘆意味的作用。例: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詩經·秦風·無衣》)。

(3)用於句首,有時並列用於動詞前。例:於疆於理,至於南海(《詩經·大雅·崧高》)。

(4)用於句尾,表示疑問的語氣。可譯為“嗎”等。例:呂氏春秋·審應覽·審應:「然則先王聖於?」昭王曰:然則先生聖於?(《呂氏春秋·審應》)。同「乎」。

(5)位於句首的語氣詞,無義。易經·系辭下:「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唐·盧肇·漢堤詩:「於惟餘甿,饑傷喘呼。」

四、於 yú 的動詞

(1)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氣出受阻而仍越過。本義:超過

(2)去、往 [go]:予惟以爾庶邦於伐殷,逋播臣。——《書·大誥》;文選·曹植·責躬詩:「煢煢仆夫,於彼冀方。」

(3)取 [take]:晝爾於茅,宵爾索陶。——《詩·豳風·七月》

(4)好像 [look]:《易》曰:“介於石,不終日,貞吉。”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易·系辭下》

(5)於何(如何)

(6)依靠。三國·魏·曹植·當來日大難詩:「廣情故,心相於。」唐·劉得仁·贈敬晊助教詩二首之壹:「便欲去隨為弟子,片雲孤鶴可相於。」

五、於 yú 的名詞

(1)鐘唇,即鐘口兩角之間。

(2)草名。

(3)古音wū,如“采三秀兮於山間”(《楚辭·九歌·山鬼》)

(4)姓。如明代有於謙。(“於”不同於“於”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