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床桌也叫叫炕桌,桌在古代也寫作“卓”,取其高而直立之意,是壹種上有方形、長方形、圓形等多種形狀桌面,下有腿足的,供人憑倚和支承物體的家具,多為木制。桌的大量出現是在五代以後,而且和多種椅凳類家具配合使用,宋代出現了高型桌子,元代出現了帶抽屜的桌子。
明清時期,桌的式樣更多,用途也各不相同。如放在炕上或床上使用的,叫炕桌;為彈琴而設的桌,叫琴桌;為下棋而設的,叫棋桌。諸如此類的還有茶桌、酒桌、書桌、畫桌等。這類桌子因用途不同,在造型結構上略有不同。其中,尺寸較矮的桌和帶抽屜的桌逐漸多起來,成為清代家具發展的方向。
炕桌
炕桌是在炕上、榻上使用的矮形家具。炕桌的尺寸不大,式樣卻很多,有的采用桌形直腿和案形雲紋牙板的做法,也可采用凳子的結構有束腰和無束腰之分,如有束腰的彭牙鼓腿、三彎腿,無束腰的壹腿三牙裹腿、裹腿劈料做等。
清代宮廷的炕桌制作十分考究,多帶有抽屜,主要放於炕床壹側或坐榻中同。民間炕桌則講究實用,制作比較古樸簡單,使用也比較靈活白天放於炕上,晚上放於地上,夏季時還放於室外庭院中作地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