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倘只看書,便變成書櫥。
3、 我好像是壹只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血。(許廣平載於《欣慰的紀念》)
4、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選自小說《故鄉》)
5、哪裏有天才,我只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了。
6、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7、沈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
8、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壹帆風順的。
9、我們目下的當務之急是:壹要生存,二要溫飽,發展。
擴展資料;
魯迅的小說特色;
魯迅的小說選材獨特,在題材的選擇上,魯迅對古典文學中只選取“勇將策士,俠盜贓害,妖怪神仙,才子佳人,後來則有妓女嫖客,無賴奴才之流”的模式做出了改革,以“為人生”的啟蒙主義式的創作目的,開創了“表現農民與知識分子”兩大現代文學的主要題材。
他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魯迅在處理這些題材時又具有極其獨特的眼光。在觀察和表現自己的主人公時,他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即始終關註著“病態社會”裏知識分子和農民的精神“病苦”。
魯迅的這些改革在《吶喊》和《仿徨》中就演化為“看/與被看”與“歸鄉”兩大小說情節、結構模式。小說《示眾》中所有人的動作只有“看”,關系也只有“看”與“被看”,由此形成了“看”與“被看”的二元對立,這種對立在《狂人日記》、《孔乙己》、《祝福》等小說中都有展現。
而在“歸鄉”模式中魯迅不僅講述他人的故事也講述自己的故事,兩者互相滲透,影響,構成壹個復調,如在《祝福》中,講“我”、“祥林嫂”與“魯鎮”的三重關系,這個關系中既包含“我”與“魯鎮”的故事,又包含祥林嫂與魯鎮的故事,然而讀者往往忽視前者,前者講壹個“永遠漂泊者”的故事,後者講壹個封建社會吃人的故事。
兩個故事相串聯,以祥林嫂的問題拷問“我”的靈魂,從而揭示“我”與魯鎮傳統精神的內在聯系。類似這種模式的小說還有《故鄉》、《孤獨者》和《在酒樓上》。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魯迅名言警句
百度百科――魯迅
1、愛看書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課外的書,不要只將課內的書抱住。――魯迅《讀書雜談》,《魯迅全集》第3卷第439頁
2、不過我並非要大家不看批評,不過說看了之後,仍要看看本書,自己思索,自己做主。看別的書也壹樣,仍要自己思索,自由觀察。倘只看書,便變成書櫥。――魯迅《讀書雜談》,《魯迅全集》第3卷第443頁
3、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魯迅《讀書雜談》,《魯迅全集》第3卷第443頁
4、實地經驗總比看、聽、空想確鑿。……所以要觀察,還是先要經過思索和讀書。――魯迅《讀書雜談》,《魯迅全集》第3卷第443頁
5、即使和本業毫不相幹的,也要泛覽,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學的,偏看看科學書,看看別個在那裏研究的,究竟是怎樣壹回事。――魯迅《讀書雜談》,《魯迅全集》第3卷第439頁
6、讀死書是害己,壹開口就害人;但不讀書也並不見得好。至少,譬如要批評托爾斯泰,則他的作品是必得看幾本的。――魯迅《讀幾本書》,《魯迅全集》第5卷第4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