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不遠行,遠行必有方”出自《論語·裏仁》,原文“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世,不遠離家鄉;如果不得已要出遠門,也必須有壹定的地方。
遊:指遊學、遊官、經商等外出活動。
方:壹定的地方。
父母在,父母尚在也,即父母年老病弱之時。子女於此時,當孝敬父母於身前,單寄贍養之費,則如豢養也,又豈可謂孝?若必遊於遠方,則必使父母知其方向,以解相思之情;若有事,亦能使知也。
擴展資料:
《論語》成書於春秋戰國之際,是孔子的學生及其再傳學生所記錄整理。《論語》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是儒學最主要的經典。在表達上,《論語》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是語錄體散文的典範。
在編排上,《論語》沒有嚴格的編纂體例,每壹條就是壹章,集章為篇,篇、章之間並無緊密聯系,只是大致歸類,並有重復章節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