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這首詩的翻譯是什麽?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這首詩的翻譯是什麽?

翻譯:

平沙萬裏,在月光下像鋪上壹層白皚皚的霜雪。連綿的燕山山嶺上,壹彎明月當空,如彎鉤壹般。

何時才能受到皇帝賞識,給我這匹駿馬佩戴上黃金打造的轡頭,讓我在秋天的戰場上馳騁,立下功勞呢?

作者:

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西)人。唐皇室遠支,家世早已沒落,生活困頓,仕途偃蹇。曾官奉禮郎。因避家諱,被迫不得應進士科考試。早歲即工詩,見知於韓愈、皇甫湜,並和沈亞之友善,死時僅二十六歲。其詩長於樂府,多表現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憤。善於熔鑄詞采,馳騁想像,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新奇瑰麗的詩境,在詩史上獨樹壹幟,嚴羽《滄浪詩話》稱為“李長吉體”。有些作品情調陰郁低沈,語言過於雕琢。有《昌谷集》。

賞析:

壹、二句展現出壹片富於特色的邊疆戰場景色,如同運用賦的手法:連綿的燕山山嶺上,壹彎明月當空;平沙萬裏,在月光下像是鋪上壹層白皚皚的霜雪。這幅戰場景色,壹般人也許只覺悲涼肅殺,但對於誌在報國之士卻有異乎尋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鉤”與“曉月當簾掛玉弓”(《南園·尋章摘句老雕蟲》)匠心正同,“鉤”是壹種彎刀,與“玉弓”均屬武器,從明晃晃的月牙聯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戰鬥之意。作者所處的貞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際,正是藩鎮極為跋扈的時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薊門壹帶又是藩鎮肆虐為時最久、為禍最烈的地帶,所以詩意是頗有現實感慨的。思戰之意也有針對性。平沙如雪的疆場寒氣凜凜,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這兩句寫景,實際上是開啟後兩句的抒情,又具有興起的意義。

三、四句,詩人借馬以抒情:“什麽時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馳騁,建樹功勛呢?”《馬詩·龍脊貼連錢》裏說:“龍背鐵連錢,銀蹄白踏煙。無人織錦襜,誰為鑄金鞭?”其中“無人織錦襜”二句的慨嘆與“何當金絡腦”表達的是同壹個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馬當作良馬對待,以效大用。“金絡腦”、“錦襜”、“金鞭”統屬貴重鞍具,都是象征馬受重用。這是作者熱望建功立業而又不被賞識所發出的嘶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