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西河在哪呀

西河在哪呀

西河

1:又稱河西,黃河以西的地區。如《廉頗藺相如列傳》:“會於西河外澠池。”《過秦論》:“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2: 西河為長江壹級支流裕溪河右岸支流。它是壹條在圈圩、聯圩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平原河流,基本平行於長江左岸東下。歷史上西河為缺口至? 卞家拐河段,卞家拐以下統稱"天河"或"州河"。其中馬口閘至黃雒河口段下遊河道,是古濡須水的壹部分。西河入江通道是從上遊逐步向下遊推移的,這是其水系演變的特點。最早的入江口是新安橋和劉家渡。明代以後,沿江圩口聯並,江堤興建,使壹些通江支流被圈入圩內;上遊通江口因江水位頂托,又向下遊尋找新的出口。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堵塞了劉家渡通江口;明萬歷年間?1573~1619年 ,堵塞新安橋通江口後於萬歷辛卯年(1591年)建新安橋陡門。因此,西河的入江口遂向中下遊移動,主要有經泥汊河從泥汊河口入江;經馬溝河和神塘河從神塘河口入江;經黃雒河口匯入裕溪河自裕溪口入江等三處。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又堵塞了泥汊、神塘兩處入江口,至此,西河的排水出路僅留下經黃雒河入裕溪河壹處,正式成為裕溪河的壹大支流。 西河上承廬江縣境黃陂湖水系來水,幹流從缺口開始,向東流,至橫山折北流,至黃姑南又折東流;經梁家壩右納郭公河,至湖隴北右納湖隴河,至襄安鎮南左納永安河;至鳳凰頸,右岸有引河向南經鳳凰頸閘通江,鳳凰頸閘建於1952年,主要為引江水灌溉和汛後向長江排水,汛期壹般不起排洪作用。西河續東又折東北流,至無為縣長壩,左納花渡河;經田橋至黃雒河口註入裕溪河。流域面積2224平方公裏(其中包括黃陂湖來水面積602平方公裏),其中山區509平方公裏,丘陵區791平方公裏,平原圩區869平方公裏,湖泊水面55平方公裏。西河缺口以上黃陂湖和白湖總集水面積為1138平方公裏,大都是山丘區,來水經兩湖調蓄後下西河。1953~1960年間白湖被圍墾,減少了西河上遊的調蓄庫容,但疏浚整治後的兆河,已自缺口和東北至馬尾河口,溝通了巢湖。至此,缺口以上的洪水基本經兆河入巢湖,則缺口以下西河入裕溪河的來水面積為1622平方公裏。河道長度自缺口至黃雒河口為108公裏,河槽上口寬110米,底寬45米,比降1/70000。兩岸圩田集中,有耕地約100萬畝,河堤由圩堤聯結組成,防洪標準尚低。

3.村莊名稱

西河(Xīhé)在龍門縣城西南40.7公裏。屬麻榨鎮。清康熙年間(1622 —1722)增城福和西河村人遷此,以原村名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