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目標 :把握青春,拒絕沈迷網絡。
班會目的 :
1.通過這次主題活動,同學們進壹步認清了網吧給他們帶來的負面效應,也堅定了他們拒絕沈迷網吧的決心。
2.珍惜在校的時光,正確利用網絡,提高專業技能。
班會內容:結合《中華人民***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以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針對少數學生上網成癮,影響學習,不利健康成長的實際情況,開展了“遠離網吧,健康成長”主題班會活動。教育、幫助學生遠離網吧,在學校學生中形成了勤奮學習光榮,迷戀上網可恥的良好氛圍。班會中,同學們暢所欲言,許多同學認為進網吧有壹定的益處,如通過玩遊戲可以松弛神經,獲得樂趣;通過上網可以查詢資料,開拓視野等,但沈迷網吧對於我們學生來說,弊端更多。
開展方式:
通過班主任講演,結合制作案例或法制漫畫幻燈片,觀看有代表型的案例短片,同學們課堂討論,班主任總結方式從而加強同學們的對沈迷網絡和加強自我保護的法制觀念。
班會過程:(25分鐘)
案例引入:
案例壹、沈迷網絡聊天,荒廢學業(結合本班上學期被因上網,夜不歸宿,逃課缺課,最後被開除的朱**同學,為例)
案例二、網絡遊戲上癮,7歲少年小新為偷錢上網,竟殘忍地砍死奶奶,並砍傷爺爺,為例。
案例三、在黑網吧裏,不良青年的引誘,“近墨者黑”,試吃軟毒品,走上吸毒之路。
案例四、黑網吧深深影響青少年的身體發育,黑網吧存在的安全隱患,以某網吧著火事件導致火災為例。
案例分析:
案例壹:主要表現為:壹、學生畢竟是未成年人,自控能力較差,時間觀念淡薄,在網吧壹坐就是半天,嚴重影響身心的健康發展。二、學生進網吧多數是為了玩遊戲,有些同學因此而上癮,上課、做作業不能集中註意力,導致厭學、逃學、學習成績下降。
案例二:為什麽小男孩會做出如此的行為:據《北京青年報》2000年6月9日的報道稱:“至少10%中小學生沈迷於電子遊戲,成癮癥狀與毒品海洛因極其相似”。文中采訪的武漢精神衛生專家通過研 究分析接觸到的病例總結出的結論是:青少年壹旦沈迷於遊戲機,即會產生愈來愈強烈的心理依賴和反復操作的渴望,不能操作時便出現情緒煩躁、抑郁等戒斷癥狀。這種成癮癥狀和戒斷癥狀同時存在的特征,與毒品海洛因的成癮行為特征極其相似。“……壹位多年主辦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案的檢察官說,去年由於玩遊戲機引發犯罪的已占青少年犯罪案的10%。”有些學生頻繁進入網吧,花光了自己的零 花錢,便采取騙、偷、敲詐等違法手段,壹步步走上犯罪的道路。
案例三:黑網吧人員復雜,導致自己也不思上進,行為散漫,成為不良少年。大量不健康的商業性娛樂場所也走進我們的生活,在調查中,閑散未成年犯和非閑散未成年犯的居住環境中娛樂場所的分布所並沒有顯著差異,但是二者的總體比例都比較高。如表所示:(數據來自青少年研究網)
案例四:青少年正在長身體期間,網吧內不僅空氣渾濁,環境惡劣,存在許多安全隱患,如黑網吧都在較偏僻處,安全設施及安全保護能力都不到位。
班會討論:(10分鐘)
請同學們舉身邊的正面的例子來說明適當利用網絡對我們的幫助,同時,舉反面的例子來說明沈迷網絡的危害性。從而,進壹步提高同學們對沈迷網絡的危害性的認識。
班會總結:(10分鐘)
有人曾作過這樣壹個比喻:網吧對青少年的危害決不亞於邪教,是腐蝕青少年的“電子毒品”。由於網絡具有信息量大且新奇等特點,加之大量形形色色的網絡遊戲及色情影片反動等信息,甚至還有網吧經營者提供的免費食、住、行等優惠手段,使不少青少年沈迷於網吧。這種沈迷往往無法自拔,同毒品的成癮性是很相似的。這種迷戀網吧對青少年群體至少存在以下幾種顯著的危害:
1、影響青少年性格的完善。長時間的上網使處在成長期的青少年處在於壹種虛擬的世界中,將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相混淆。有人曾做過壹項調查,發現那些沈迷於網吧的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往往表現為沈默寡言、孤僻,和同學不能正常溝通等等,這些性格特征除了極易引發不良後果外,更會使學生將來無法適應千變萬化的社會。
2、影響青少年誠信品質的形成。大多數青少年上網的內容都是網絡聊天,由於這種交流方式具有匿名性,因此學生在聊天時通常無所不說、無所顧忌,久而久之的後果便是做事為人的不負責任,缺乏誠信。
3、影響青少的情感世界。青少年處於情竇初開的年齡,向往與異性的交往,網絡便為他們提供了這樣的空間,但在網上“妳、我、他”通常都是虛假的,這種虛無的情感只會導致青少年走向情感誤區,無法自拔。
4、影響青少年的遵紀守法意識。由於青少年的自控能力較差,極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如果過多的受反動、暴力、色情的腐蝕,往往會走上犯罪的道路。我院曾有壹名學生,因為上網在網吧與外人搶網友,便采取暴力極端的方式實施了持刀打架行為,結果呢?受到了法律的嚴懲,害人害已。
同學們,網絡是壹把雙刃劍,如果正確利用網絡,它會給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提供很多的幫助。如果沈迷網絡,終究會被網絡毀了我們的人生。我們要學會揚長避短去利用網絡。切記,不能請把握自己的青春,拒絕沈迷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