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常見斑點科普及護理重點
關於色斑
色斑類型:雀斑、黃褐斑、曬斑、妊娠斑
原因:
1.內源性因素:內分泌失調、遺傳因素、自身壓力過大、肝的新陳代謝功能不正常或卵巢功能減退等
2.外源性因素:紫外線照射、化妝品使用不當不良的生活習慣
皮膚表現
1.雀斑:分布於臉上,身體各部有如小米粒狀顏色為淺褐色、深褐色,形狀圓圓的
2.黃褐斑:頰、額、眼圈、鼻兩翼、雙唇、下巴周圍等,會形成左右對稱、外觀大小不等、形狀也不規則色斑多為淡褐色或深褐色
3.曬斑:大部分為面狀或塊狀,顏色為黃褐色或褐色
4.妊娠斑:主要是對稱分布在孕婦的鼻梁、雙頰,也可以見於前額部,呈蝴蝶型,淡褐色或者是深褐色的斑片
壹.雀斑
多發群體:雀斑多在3~5歲左右出現皮損,女性較多其數目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
常見表現:
1.米粒大的棕色小斑點,因其形狀、顏色和雀卵,故名雀斑
2.好發於顏面、頸部、手臂等日曬部位,面部多散步在兩頰及鼻梁
3.數量多少不定各個之間互不融合,有明確的邊緣性
4.壹般幼年時就有,女性多與男性,常伴有家族史無其他癥狀
日常護理:
1.首要的工作是做好防曬,尤其是夏季,太陽過於猛烈,出門記得打遮陽傘。
2.遠離壹切不良習慣,比如抽煙、喝酒和熬夜
3.平時記住多喝水,少吃刺激性食物
4.不要使用含有激素、鉛、汞之類的祛斑產品可以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西紅柿、西瓜檸檬、胡蘿蔔等
二.黃褐斑
多發群體:壹艘在25歲左右開始出現
常見表現:
1.主要在面部出現黃褐色色素沈著斑,呈對稱性分布在日光照射下加重,並持續存在
2.好發於顴骨突出部位、前額、上唇、鼻部和下領等日光暴露部位,偶爾也可發生在前臂
3.為淡褐色至深褐色的斑點或斑片,邊界清楚形狀不規則,可呈圓形、條形或蝴蝶形
4.有壹定季節性,夏重冬輕
日常護理:
1.不要過度清潔皮膚,防止皮膚屏障的受損
2.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妝品,加重黃褐斑的色素
3.做好硬防曬和軟防曬,防止紫外線導致皮膚的老化和色素加深
4.黃褐斑跟婦科是有關系的,發現乳腺增生痛經、月經不調等及時看醫生
5.不急不躁不憂郁,保持良好的情緒
6.夏季應適當補充糖分,多喝水、多吃水果
三.妊娠斑
多發群體:常見於婦女妊娠期口服bipyao者(20%)
常見表現:
1.常見於頰部,也可見額、鼻、唇、頰、眶周等部位
2.為淡褐色至深褐色、淡黑色斑片,形狀不規則,邊緣較明顯
3.分娩後色素斑可減輕或逐漸消失,治療可使其淡化
日常護理
1.保持充足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情
2.懷孕期間避免攝取過多的甜食及油炸物,保持均衡的營養
3.日光照射可使妊娠斑加重,因此夏日外出應戴遮陽帽,避免陽光直射面部
4.維生素c、維生素e等能濕潤妊娠期的肌膚刺激活性細胞,有效增強和重建彈性纖維
5.多吃苦瓜、油菜、西紅柿、鮮棗以及豬蹄、肉皮、雞爪等富含維生素和膠原蛋白的食物
四.曬斑
多發群體:好發於兒童婦女、滑雪者、水面工作者
常見表現:
1.呈現圓形突起或平滑,顏色以深棕色的色斑或淡褐色色斑為主
2.容易出現在前臂外側、手背、小腿前側及臉部約米粒至五角硬幣大小
3.癥狀初期疼痛、發癢、脫皮,後期形成色斑
4.春末夏初多見,膚色淺者易患此病,以女性較多見
日常護理:
1.避免在陽光下長時間暴曬。室外活動時,要戴遮陽帽,穿長衣衫。
2.避免光感食物如泥螺、菜、莽菜、芥菜、馬蘭頭菠菜、莫營、木耳、養麥等。
3.多食新鮮果蔬,維生素C和B12能阻止和減弱對紫外光的敏感,並促進黑色素的消褪,且可恢復皮膚的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