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家風家訓
第壹,以名節教育子女。蘇洵長年遊學在外,教育兩個兒子的重任落在了蘇母肩上。有壹次她給蘇軾、蘇轍講《範滂傳》。範滂是東漢名士,因反對宦官集團而遭到陷害。在監獄中,範滂在和母親訣別時,因不能盡孝而遺憾。範滂母親說:?汝今得與李、杜齊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復求壽考,可兼得乎蘇軾問母親:?我如果成了範滂,母親同意嗎蘇母說:?妳若能做範滂,我難道不能做範母嗎
勇敢、聰慧的蘇母用範謗英勇就義的典故,告誡孩子要堅定信念,在蘇軾幼小的心靈植下?剛正不阿,忠直敢言?的種子,培養高尚的品德和氣節。蘇軾自小立下了?奮厲有當世誌?的人生誌向,後雖官場失意,卻不改初衷,始終堅持自己剛正不阿的人格,並將美德節操看得比生命還重要。
第二,註重廉潔自律教育。在眉山老家,兩個婢女熨帛時腳陷於地,發現地下有個壇子。家人猜測壇子裏有財寶。蘇母叫人重新埋好壇子,告誡家人壇子是前人所埋,不屬於蘇家,誰也不準去挖取。她告誡蘇軾兄弟,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凡非分之財,壹分壹厘不能妄取,這是做人的基本準則。
蘇洵蘇軾蘇轍像
第三,註重寬厚仁愛教育。蘇軾在《記先夫人不殘鳥雀》中記載了壹個故事。小時候自家的書房、院落中,竹柏叢生,雜花滿院。家中有美麗的桐花鳳鳥三三兩兩飛聚於桐樹上。蘇母囑咐家中的小孩、奴仆,都不能捕捉小鳥。桐花鳳與主人和睦相處,巢穴低得可隨手拿到。壹天,家中的壹只調皮的花貓捕著了壹只漂亮的桐花鳳,雖然在蘇軾兄弟的救護下,小鳥還是死去了。這時,蘇母來了,問明情況,便教育他們說,做人要有仁愛寬厚之心。蘇軾和小夥伴將死去的鳥兒埋葬。母親的仁愛,在蘇軾年幼的心靈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記。蘇軾在仕途中表現出仁愛寬厚、勤政愛民、至善親和之心,與他從小受蘇母的教育有著親密的關系。
《大學》有雲:?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家庭教育對人的影響是全方位的。蘇母重名節、重仁愛、重廉潔自律的家教方式,體現的正是蘇家?讀書正業、孝慈仁愛、非義不取、為政清廉?的優良家訓家風,孕育了蘇軾高尚的情操和風骨,使他作文和做人達到?文理相同文如其人?的高深境界,最終成為國家之棟梁。
家風家訓事例
壹天放學後,我接上壹年級的侄子回家。校門口圍了很多家長,還有各種小商販在張羅著賣貨,其中有壹個賣草莓的拉了整整壹車草莓在叫賣。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侄子拿草莓給我吃,我先是接下,接著壹想我並沒有買草莓,馬上問題他:?妳這草莓哪來的侄子回答道:?是我剛才順手從拉草莓的車上拿的?。聽他說完,我感到問題的嚴重性,把車停路邊,和他講:?想吃草莓,可以和我講,叔叔會給妳買。草莓在沒有付錢前,它不屬於妳,不能拿、不能吃不屬於妳的東西,?看到侄子很震驚的樣子,我繼續說道,?如果別人未經妳允許拿走屬於妳的玩具,妳會開心嗎?妳會對拿走妳東西的人品行持懷疑態度,妳還會繼續和他做朋友嗎侄子似乎聽懂了我的話,向我解釋道:?叔叔,我不該拿沒有給錢的草莓,更不該吃不屬於自己的草莓。?隨後,我帶他返回草莓攤,侄子主動向商販講明剛才的錯誤行為,並道了歉;我沒有再責怪他,給他買了很多他喜歡吃的草莓,他又壹次拿給我吃,我們吃的很安心、很快樂。
鄧小平講過?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言行的培養很重要,如果在他犯錯誤時,沒能及時制止,那麽小錯會變為大錯。常常想起奶奶從小教育我的:?從小偷針偷線,長大偷米偷面?,從小的不良習慣、錯誤行為要扼殺在萌芽狀態;孩子要懂得自食其力,用自己的奮鬥、努力、拼搏換取所得,而不能?拿來主義?,更不能投機取巧。
古代家風家訓故事
元代的許衡,字仲平,河南焦作人。
史料記載,許衡家世代為農,他從小就非常聰明。他七歲入學,有壹次,他問老師:?讀書有什麽用老師就說:?讀書可以考取功名。?許衡再問:?難道就只有這樣嗎老師感到非常驚奇。每次講授課程,許衡都要求解釋書中的意思。碰到?天地玄黃?之類,老師也很為難,不知道如何給許衡解釋。教了壹段時間,老師只好向許衡的父母辭行。
許衡
許衡的父母覺得自己對待老師還是蠻尊重的,以為哪方面怠慢了老師,就問其原因,老師對許衡的父母說:?您的兒子悟性不凡,他日必有過人之處,我現在已經不能做他的老師了。?就這樣,許衡前後三次更換老師,學問終於大有長進。後來,許衡被忽必烈召為?京兆提學?,授?國子祭酒?。定朝儀、官制。拜?中書左丞?,改授?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後來,又領?太史院?事。
許衡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他有壹首著名的《訓子》詩寫道:?大兒願如古人淳,小兒願如古人真。平生乃親多苦辛,願汝苦辛過乃親。身居畎畝思致君,身在朝廷思濟民。但期磊落忠信存,莫圖茍且功名新。斯言殆可書諸紳?這首詩期望更告誡兒女,身處亂世,做人壹定要?如古人淳如古人真?;同時也告訴兒子,居廟堂之高要憂其民,處江湖之遠要憂其君;為人處世,不能貪圖功名,而是要做壹個光明磊落的人。
許衡是這樣言傳的,其身教更是楷模。
有壹年夏天,許衡路過洛陽,酷暑天,路上的行人都非常渴,恰好路邊有梨樹,樹上的梨子熟了,於是眾人都爭著上樹摘梨解渴,唯獨許衡坐在樹下壹動也不動,兒子非常口渴,就向父親請示,打算去摘梨子,許衡堅決不準。旁邊的人看不過,就問:?為什麽不摘些梨子解渴呢許衡說:?這梨子不是自己的,不能摘。?有人對許衡說:?現在正是亂世,這梨子又沒有主人,摘幾個梨子解渴有何不妥許衡說:?梨子雖然無主人,難道我的心也沒有主人嗎眾人被他這麽壹說,羞愧地放下了手中的梨子,兒子在壹邊也非常認同,點了點頭。
在父親許衡的言傳身教下,許衡的兒子也養成了非常好的品行。據史書記載,許衡的兒子能做到?庭有果熟爛墮地,童子過之,亦不睨視而去?。由此可見,許衡之子得到了許衡的真傳。
在許衡的嚴格要求下,兒子們不僅養成了好的個性品質,在學問上也大有長進。許衡的兒子不負眾望,自強自立。長子許師可?誌趣端正?,官至諫大夫;四子許師敬?明經務誠,學尚節概,肖父風?,歷任?吏部尚書中書參知政事?等職。
《圍爐夜話》寫道:?父兄有善行,子弟學之或不肖;父兄有惡行,子弟學之則無不肖。可知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之,無庸徒事言辭也。?意思是說,父兄如果有好的德行舉止,晚輩可能學不像也比不上,但如果長輩有不好的行為,則晚輩壹定能學得惟妙惟肖。可見,長輩要教育晚輩,首先就要端正自己的行為,做晚輩的表率與楷模,而不只是在言辭上下功夫。在許衡教子身上,人們可以看到,做父母的不僅要言傳,讓孩子做壹個高格調的人;同時更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壹言壹行影響和教育孩子,讓子子孫孫從小就養成好的道德品質。
猜妳喜歡:
1. 二年級小學生關於家風家訓演講稿
2. 小學生家風家訓為主題的演講稿
3. 小學生關於家風家訓優秀演講稿
4. 小學生關於家風家訓演講稿
5. 開學第壹課觀後感家風家規家訓5篇